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CDRPM》1992,12。
美国多年来利用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一直是被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长期在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下,美元有贬值的压力,但仍能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这用传统理论是不能解释的。美国究竟凭借什么维持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
二战后,在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欧之间曾有三次国际资本的回流。第一次是美国在战争中发战争财,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美元”,然后以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的形式流向西欧和日本;第二次是“石油美元”回流,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第三次是日元回流,20世纪80年代的日元回流主要是流向美国。日元回流美国除了在政治上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外,还有经济上的内在机制。
首先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核心债权国的交替与货币制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货币是英镑,当时英国购买的外国债务都是以英镑结算。美国成为核心的资本输出国以后,资本循环主要是美元。惟独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日本核心债权国时代,其资本输出不是以日本的本币来结算,而是以美元为主进行结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除享受到“铸币税”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免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的损失,这一点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作为债权国的日本由于货币制度以美元为主,非但没有获益,反而深受其害。随着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加大,积累了大量美元。美元贬值即会给日本带来巨额损失,因此,日本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兑日元几乎一路贬值,日本因此损失巨大,被迫追捧美元,维持美元强势,以避免损失,而在这一点上,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制度为日本资金回流美国奠定了基础。
日美之间的利率差促使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卡特政府为了抑制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超级通货膨胀,美国将官方利率提高到12%以上,当时日本虽也提高了官方利率,但不过6%的水平,自此以后,日美之间的利率差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下来。日美之间有6个百分点的利差,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这将引发大量日本资金回流美国。日本回流美国的资金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以获得利差收益。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历次发行的国债,日本资金都占总发行额的30%-40%,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总额也迅速上升,1976年为1.97亿美元,到1986年上半年就达到138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外国民间持有的国债,1981-1985年净增加620亿美元,其中资金主要来自于日本经常收支的顺差。可见,日本为支撑美元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