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家开发银行IT服务外包风险控制的经验及(2)
2014-11-02 01:05
导读:5.制定内部规章,对外包服务水平实施跟踪评价 为了更好地防范IT服务外包的风险,国开行借鉴国外银行的外包经验并参照自身的服务实践,依照《国家开发银
5.制定内部规章,对外包服务水平实施跟踪评价
为了更好地防范IT服务外包的风险,国开行借鉴国外银行的外包经验并参照自身的服务实践,依照《国家开发银行电子设备外包服务管理办法》、《服务保障措施》和《服务满意度控制》等内部规章对外包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控及突发事件的
应急预案设计。根据量化的考核指标,每个季度对服务商进行一次考评,并公布服务周期的评估结果,实现外包服务水平的跟踪评价。
三、国家开发银行IT服务外包风险控制的启示
金融服务外包已是一种国际趋势,从银行角度来看,外包业务不仅局限在IT服务,还包括不良贷款清收外包、信用卡账单制作外包、内部审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通过国开行IT服务外包的案例可得到如下有关银行业务外包风险控制的一般性启示:
1.确定合适的外包业务,防范依赖性风险
银行业务外包具有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管理成本等收益,但也造成了银行对外包公司事实上的依赖性。一方面银行在制定新的经营管理决策时会受制于服务商的配合程度及完成能力。此外,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银行对外包商提供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受其服务质量的影响也逐渐加强,降低了银行经营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银行在制定外包战略时要确定合适的外包业务,先将银行附加值较低、成本较高的非核心业务如信息技术外包(IPO),从而降低银行对外包商的依赖性风险。随着国内外包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银行应制定长远的外包战略,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选择利润更高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处理外包(KPO)。
2.恰当安排合约内容,规避契约风险
外包合作双方签订的合约是银行控制外包风险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外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银行无法全面掌握承包商的服务质量、信誉水平等确切情况。所以,合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契约风险。对此,银行在与外包商签约之前,应针对外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损失,恰当安排合约条款,对涉及的工作目标、合作范畴、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付款方式、违约赔偿及合约期限等问题做出详细说明,并聘请法律顾问审查合约。从而,当双方出现纠纷时可以依约明确各方的责任及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合同不完善造成的契约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选择优秀的外包商,降低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
银行与外包商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合作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道德风险。作为利益主体的代理人—服务商可能会实施损害银行利益的自利行为,如“偷工减料、
放松管理、泄密信息”等。因此,在国内外包服务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银行在选择外包商时要充分考虑服务商的财务、信誉、人力资源等条件,对外包商进行严格地筛选。只有选择了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信誉卓著的优秀的外包商作为合作伙伴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业务外包的道德风险,增强外包成功的可能性。
4.严格管理外包服务流程,严防内外合谋的操作性风险
外包商既是银行的合作伙伴和风险共同体,也是追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