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内控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2)
2014-11-03 01:14
导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来说,需要采取如下几方面的完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量化控制操作风险
长期以来,衡量企业优劣普遍采用的是股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其缺陷是只考虑了企业的账面盈利而忽略了风险因素。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在衡量贡献时,应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利润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由此计算的资本利润率指标,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有利于激励银行充分了解所承担的风险并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这些风险,从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
(二)健全和完善内部信息传递共享系统
目前计算机系统只是模拟会计的手工计算,没有真正的数据库概念,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假账不能被及时发现。要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在横向上、纵向上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无阻,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必要的信息。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业务人员要提出风险点及相应的安全控制要求,技术人员则通过程序的设计将安全控制要求融人所开发的程序当中,为数据的录入、加工、传输和存储提供~个安全的计算机内部环境。制订安全技术标准,实现对设备性能、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自动化管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高效。在进行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时,要注意提高其防伪的科技含量,从而减少业务人员主观违规的机会,压缩内部欺诈产生的空间和外部欺诈发生的可能性。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信息采集、信息分享、业务处理、数据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使之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风险管理环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使风险管理部门参与自贷前调查至贷后管理的整个信贷业务环节。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业务流程,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模式。不断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但要检查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内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不但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还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实施内部垂直稽核审计的改革,稽核部门直接对上级稽核部门负责,确立稽核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制度上切实保障稽核部门对相关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了解及其在监督控制中的权威性。调整改革授权制度,在授权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分类管理原则,即在同一级别的机构,按同一标准考核后分成若干类别,授予其不同的经营管理权,使每个分支机构的经营权与经营水平相匹配;二是适时调整原则,应根据授权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对授权实施状况较好的行可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授权,对较差的行则应适当收缩直至终止授权;三是授权有限的原则,各个分支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授权制度,在允许的范围和权限内办事。
(四)完善人力资源法规制度体系
健全基层机构治理结构,形成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防止基层机构负责人违规行为的发生。不断进行金融业务新知识的
培训和考核,防止因为业务不熟悉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