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城市化趋势与经营城市战略毕业(2)
2014-11-09 01:13
导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政府力量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行为,就是经营城市概念的内涵。 从事“城市经营”的是民间力量,如同企业生产一样,它们依据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政府力量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行为,就是经营城市概念的内涵。
从事“城市经营”的是民间力量,如同企业生产一样,它们依据政府决策、政策和规划、计划,把城市资源如土地等、城市环境要素、城市水、路、电讯、公共建筑和服务设施等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经营,经过市场运作,使之与资金货币和一般商品相结合,进行资本置换。这种使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通过民间力量进入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就叫“城市经营”。
把政府力量经营城市的行为内容和民间力量“城市经营”的行为内容结合起来,就是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
经营城市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本文讨论的经营城市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是相对于经营城市的普遍内容而言的。
经营城市的重点是土地、水、路和环境。这是涉及城市发展全局的经营内容,对经营城市具有战略意义。
经营城市的难点体现在需要处理的一些关系:
第一,降低政府成本与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
在经营城市中,政府要从直接经营中退出。但由此可能滋生直接从事城市经营的民间力量无法左右政府的管理效率问题。外商一般反映中国“政府成本太高”,办事效率太差。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化发育还不成熟,比如房地产市场,不仅政府的宏观调控欠缺,而且中介、金融、城市居民的认知都存在问题。因此,必须认识处理好降低政府成本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还得认清经营城市非一日之功,要承认发展的阶段性。同时,必须认识经营城市的范围、规律和效果,不能盲目行动。比如,根据我国城市土地资本经营中仍存在转让与划拨“双轨制”、土地供求问题突出,必须建立完善土地储备制,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降低政府成本与规范市场运作的关系很复杂,不可草率处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在经营城市中要细分可经营性资源和不可经营性资源,并处理好这种关系。现在有人主张“对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经营”。其实,并不是所有资源都适宜民间资本介入经营,如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一些特殊的旅游景区。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和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还是该由政府拨款,因为服务公众政府责无旁贷。
第三,经营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资源和设施的市场运作,会产生效益最大化的倾向,由此,必须认识到,经营城市中,不论外商投资,还是国内民间投资,对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进行环境评估,严格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城市经营要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营的建设项目,不允许超越具有法律效应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的范围。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应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第五,经营城市要提高政府和主管部门干部素质和理论水平。这样,就可以杜绝“包装”、“亮丽工程”等所谓“政绩工程”劳民损财。
经营城市的亮点——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通过“经营城市”,可以有力提升城市硬环境的现代化水平,这已经被杭州和都匀市的经验所证实。软环境既包括城市的教育、文化水平、政府服务和行业服务质量,以及法律、
规章制度和政策等,也包括市场化体制和效率。经营城市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