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图1 1993~2002年全国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统计年鉴》。
2.主要交易品种同时活跃
2002年仍然只有6个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但在期货业积极活跃老品种的努力下,期货市场改变只有大豆一个品种“独大”的现象,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和天然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和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等品种,纷纷放量上涨,形成多个品种共创繁荣的局面(见表1)。2002年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上年交易规模较小的品种,2002年都呈现了非常活跃的局面。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胶,一改交易萎靡不振的情况,交易渐趋活跃,全年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近54倍和75倍,占有的市场份额由上年的最末位,一跃上升到第三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合约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铝合约交易规模也都有较大的增长,现有6个正在交易的品种全面呈现活跃局面。
表1 2002年商品期货分品种交易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统计年鉴》。
3.交易行情比较火爆,市场平稳运行2002年,国际经济的回暖和政局动荡,全球所有资源性商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国内经济的继续走强,需求较旺,国内市场一些商品供求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的影响,2002年期货市场的许多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较大幅度上涨。其中,大连S0301大豆合约期货价格从年初的每吨1782元左右上涨到12月份,最高价格达到2411元/吨,涨幅达30%多;上海期货交易所2002年的期铜价格较上年每吨上涨2000多元,最高振幅达900多点。天然胶的价格较上年上涨接近1倍;郑州小麦WT301年内涨幅达12%以上。在交易如此活跃的情况下,市场平稳运行,没有大的风险事件发生。尤其是大豆S0205合约的交割量达到76万多吨,没有出现违约现象,这说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在提高,规范程度在加强,投资者的行为趋于理性,中国期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投资者信心恢复,入市数量增加,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了对期货市场的需求,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运行,增强了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的信心。虽然2002年期货品种没有扩大,但利用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数量增加,流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不断增长。2002年大连交易所的客户增加了2.2万户,三家交易所的保证金已经达80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增加的期货投资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套期保值者增加,为了分散和回避相关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更多的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据统计,2002年有色金属行业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量达到71.2万吨,其中铜套保量相当于我国铜年产量的50%;大连商品交易所43%的会员客户是粮食、油脂、饲料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和个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生产经营和回避市场风险。二是投资者增加。2002年期货市场行情火爆的同时,股市低靡,市值缩水,一部分投资资金撤出股市,进入到期货投资行列。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会员客户中,进行套利交易的占30%,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6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投资公司进入期货市场寻找机会,根据商品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进行交易的战略投资者已经出现,说明期货市场的资金结构和投资者结构开始发生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