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基本思路毕业论文(2)
2015-06-10 01:46
导读:有人担心发债太多会增加赤字,给未来留下财政赤字危机和通货膨胀隐患。对此,要做具体分析。同样是发一千五百亿国债,不同时期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人担心发债太多会增加赤字,给未来留下财政赤字危机和通货膨胀隐患。对此,要做具体分析。同样是发一千五百亿国债,不同时期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九九八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不到七万七千亿,今年将是十一万亿,分母不断变大,发债率在变小,赤字压力也会变小。另外,如果现在不花钱搞几年、几十年后还是公共设施建设要搞的。
如果不发债搞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的供给不能增加,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短边”问题永远解决不了,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还有,如果不发债,不给老百姓更多的投资渠道,在目前银行和其他金融体制运行效率很低的情况下,十万亿储蓄的大部分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或者,他们的钱会或明或暗地流到国外去。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增发国债,作为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的直接性扩张型财政行为,就短期平衡而言,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当年的赤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三,这几年我们严格地在这个“警戒线”内运行。就长期平衡而言,要有适当的结构调整,改变部分资金的投向,比如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继续加大对“三农”、中西部、社保、公共性文教卫生设施等“短边”领域的投入。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债的职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各个利益体之间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但是,单纯发行国债的“积极”效果是有时限的,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它,在条件成熟时应当加大“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力度,这也是财政政策“积极”的重要表现。今年五月以来,为了减少“非典”冲击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措施,非常及时、有效。但还需要推出常规性减税政策措施,以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本,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保障需求稳定增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结构性减税主要可以考虑几个方面:
一是在费改税基础上,从总体上减轻农民的税赋。除了减免农林特产税外,应当逐步取消农村学杂费和其他各种属于义务教育的收费,以及减免制约农民生产(对耕地)和生活的各种不必要的收费,以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二是在毕业生、各类(不仅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以及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实行更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以优化
就业和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是在出口方面继续实施有选择的税收支持措施,以刺激出口总量稳定增长和优化出口结构。
四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刺激大众消费,特别是促使中低收入者消费稳定增长。
五是在税制转型基础上,灵活调减某些企业税种的税率。
“结构性”的主要涵义是,不提“全面减税”,力争国家税收总量不减少,以满足政府必要的公共开支增长的需要,“调减部分”的缺口由“调增部分”来填补。哪些能调增呢?至少有三个:
一是规范并且增加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