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研究毕业论文(2)
2015-06-12 02:06
导读:(二)信息技术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内外银行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资本投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息技术投入一般占银行经营
(二)信息技术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内外银行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资本投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信息技术投入一般占银行经营费用的10%~20%,而我国这一比例远超20%以上。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分行建设、数据大集中后续系统建设等方面,大部分信息化投资都花在硬件基础设施的购买上,在软件和服务方面投入较少,从而导致硬件设施功能低效(葛兆强,2006)。这种投资结构的错位反映了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不准确,过分注重基础设施,忽视硬件设备的价值潜能。
(三)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未能高度融合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未能触及传统管理模式,即未能应用现代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各种传统业务流程加以分析和改造。企业资源的低效配置与优化缺失导致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经验证明,信息系统在实践中效果不理想的深层次原因有两个:一是系统流程只是对原有的手工操作流程的简单复制,缺乏创新与整合;二是系统的应用过于脱离了银行的控制范围。因此,业务流程再造是主导银行信
息化成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指导。
(四)信息系统的集成度有待提高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各具特色,并且针对各自的业务流程日益精细与复杂。但是,各银行系统在机型、系统平台、系统接口、数据标准等方面不统一,系统之间支持性较差,导致信息共享度较低、系统修补工作十分繁重。同时,银行内部各支行之间在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呈现成多个信息孤岛,致使整个系统的生命力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信息交换日益困难,系统整合与运行维护的成本日益增高,形成各种安全隐患。从银行系统外部来看,各家银行的内部网络系统与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客户群体所设置的系统缺乏兼容性,使银行与各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业务沟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复合型人才匮乏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既懂银行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和信息化
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银行系统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事实上,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实践表明,许多工程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外部,而是银行业内部缺乏实施与执行力度。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现代科技的前沿知识,普通员工缺乏基本的信息化技能。而且,我国银行业信息化人员的配置机制也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