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
2015-06-15 01: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一、中国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分析 党的
一、中国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左”的路线和思想束缚下逐步摆脱和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下,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基本路线,以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三大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进而到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版,第520页。)经过艰苦的努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若干重大而明显的进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
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制度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进而推进到城市的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有企业改革,并相应发展各种类型的非公有经济,一直把微观基础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已经形成雏型。
1、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前的中国,实行的是排斥非公有经济、以实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为取向的体制模式,因而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表现为一种畸型的结构。以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业为例,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企业(当时尚没有国有控股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4%,个体、私营、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为零。到1999年,上述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为28.2%,比1978年的77.6%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三资及其他类型经济成份所占比重由零上升到44.3%(参见表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非公有经济比重上升的过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表一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 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 │ │ │ │ │
│ 1978│ 77.6 │ 22.4 │ │ │
├────┼───────────┼──────┼─────┼──────────┤
│ │ │ │ │ │
│ 1980│ 76.0 │ 235 │ 0.0 │ 0.5 │
├────┼───────────┼──────┼─────┼──────────┤
│ 1985│ 64.9 │ 32.1 │ 1.9 │ 1.2 │
├────┼───────────┼──────┼─────┼──────────┤
│ 1990│ 54.6 │ 35.6 │ 5.4 │ 4.4 │
├────┼───────────┼──────┼─────┼──────────┤
│ 1991│ 56.2 │ 33.0 │ 4.8 │ 6.0 │
├────┼───────────┼──────┼─────┼──────────┤
│ │ │ │ │ │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 1992│ 51.5 │ 35.1 │ 5.8 │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