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2015-09-22 01:4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浅析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字:武汉城市圈 区域创新系统 3R原则  

  论文关键字:武汉城市圈 区域创新系统 3R原则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创新能力的特点,发现该区域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方面存在不足,并指出了其产生的原因;根据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实际情况和东部地区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在创新过程中要遵从可持续发展原则和3R原则,保持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最后,本文从区域创新战略、制度创新、创新网络构建、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自从国家创新体系概念被提出以后,作为其研究的深化,区域创新系统(RI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也随后被提出来,并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川;冯之浚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区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正在成为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点,本文将探讨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创新系统模式的构建,以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要求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社会中时,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和3R原则(Reducing,  Reusing,  Recycling),实现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良好结合,使该区域在  “两型社会建设”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现状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
    Cooke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胡志坚和苏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参与技术开发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所组成,并由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黄鲁成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非主体要素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尽管说法不一,但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和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所指的创新不是狭义上的技术创新,而是指在广义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包括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内容。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
    很多学者从创新主体、政策制定、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等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还有就是对具体区域的创新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胡明铭、徐妹认为湖南应选择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为主并兼顾跨行政区创新系统模式进行建设的发展思路李柏洲、徐涵蕾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钻石结构,具体分析了老工业基地实现技术跨越的主要应对政策[川;毕亮亮、施祖麟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地区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方式,对试图从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发展的地区有借鉴作用[f121。这些研究说明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时需要关注的因素;地域间具有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和发展方向
  (一)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能力的特点
    2007年,湖北省的GDP以9230.68亿元排在全国第12位。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综合值指标排第13名,有三项指标排第十,和湖北省GDP排名相当,但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指标排名居中和居下,低于湖北省GDP排名,说明湖北省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不尽人意,还有待提高的潜力。

  而从表2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很多数据指标占湖北省的60%以上,甚至有些数据超过80,表明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出武汉城市圈创新能力的特点;武汉城市圈GDP占湖北省GDP的比重远低于高等院校、专利申请当年累计以及专利授权当年累计的比重,表明武汉城市圈具有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情况形成鲜明的反差。综合分析表1, 2,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经济基础和智力基础,也有较多的技术成果,但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二)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存在不足的原因
    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一城独大,集中了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区域的经济、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等差距越来越大,呈现“马太效应”,损害其他城市的创新积极性;区域各城市发展松散,虽然同处于城市圈,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制度,形成形聚神散的状态,制约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企业对技术创新不重视,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发展思路上等原因,导致企业不愿引进新的技术成果,从而使得技术创新无法转化为企业经济利润
  (三)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上一篇:关于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