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毕业论文(2)

2015-10-07 01:01
导读:美国次贷危机有可能通过外贸途径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出口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贸易依存度相当

  美国次贷危机有可能通过外贸途径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出口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贸易依存度相当高而美国次贷危机将会萎缩美国以及相关国家的国内消费需求,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从而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形下我国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的问题进而我国政府会采取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产能导致通货紧缩,出口不振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下挫导致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对以相关原料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构成极大压力。同时由于中国的油价与国际油价倒挂,形成了中国变相补贴全球油价的局面,而国际游资会通过FDI境外资金进驻内地的各种能源消耗领域、石油石化下游产业、依靠石油运转的工业领域变相的套利对中国的能源资源进行掠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即对策选择
  
  1、 调整贸易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次贷危机使得美国国内以及欧洲市场萧条导致进口需求的减少。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目标推动中国走过了经济两位数增长辉煌的十年,但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依托加工贸易等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处于国际贸易价值链下游的贸易支撑,应调整出口贸易战略,鼓励能源节约型、高技术、高产品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扶持相关自主品牌的发展。同时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人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生产国内消费升级所需要的产品,以出口支撑进口,以进口支持产业结构优化。
  2、刺激内需,扩大投资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消费需求不足源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要扩大消费需求让更多的公民能够分享到经济持续高增长带来的好处就要完善社会保障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一条有效途径是加薪,特别是提高工资增长极低的诸行业中就业者的工资,实现社会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进而配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设,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只有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拉动消费。在收入结构方面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从哑铃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政府购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3、 谨慎使用利率政策工具
 
  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高达1633.32亿美元,美国的降息政策扩大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同时热钱的流入制造的“繁荣景象”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很大压力而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强。如果我国提高利率不够谨慎很可能会刺破房地产泡沫导致金融危机。2007年央行6此上调存贷款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上基准利率由6.84%上调至7.83%,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的最高存款准备金率达17.5%创下20多年来新高,如果继续调高利率很可能使贷款者丧失还款能力。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逐步紧绷,进口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信贷成本不断推升,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渐恶化利润增长率开始显著放慢,提高利率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下转117页)(上接116页)展。提高利率还会造成国际资本的套现。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为414.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274.14亿美元,但同期外汇储备新增额高达1539亿美元约有850亿美元找不到出处,可以用热钱来解释,这些热钱着眼于中国人民币年基准利率比美元高约2%,并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中国将成为为国际游资提供稳定预期收入的避风港。

  参考文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 周维良 流动性过剩初探, 金融经济, 2008(2)
  [2] 唐双宁 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 经济研究, 2007(9)
  [3] 贾晓薇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宏观经济, 2008(8)
  [4] 刘藏慎 美元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论坛, 2004(21)
  [5 黄泽民 人民币汇率继续改革的理由及其改革方向,国际商务研究,2006(1)
  [6] 杨公济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现代财经 2008(8)
  [7] 陈彪如 东亚金融风波的影响与启示, 陈彪如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研究资源型城市创新网络模型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