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步伐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

2015-10-03 01:4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步伐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随着各地经济开发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区域经济的竞

摘要:随着各地经济开发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日益趋于白热化,如何在竞争中取于不败之地,特别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发区的发展更要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经济,走品牌强区之路,本文就绍兴袍江工业区如何把品牌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此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来推动工业区企业开展创牌争优活动。
关键词:品牌战略  区域经济  对策措施
        0 引言
        品牌是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象征。近几年来,作为浙江省级最大工业园区之一的绍兴袍江工业区在围绕“高特轻纺、塑料包装、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等五大特色产业经济,充分发挥区域和产业优势。
        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做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对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的发展路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加剧,面对当前要素制约的宏观形势,工业区要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经济,走品牌强区之路,将成为工业区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成为实现工业区二次创业的有效载体。为此,笔者就绍兴袍江工业区如何培育发展名牌产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步伐,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工业区推进企业开展创牌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工业区品牌产品发展现状与特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绍兴袍江工业区自2000年组建以来,一直努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绍兴中心城市新组团为开发建设目标,十分注重品牌战略,坚持内育外引、品牌立区的方针,始终不渝地把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九年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袍江,不少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到2009年底止,全区拥有市级名牌产品42个、省级名牌产品19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市级著名商标31只,省级著名商标12只,中国驰名商标14只。27家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投产企业,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33%,实现利税14.9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47%,名牌产品将日益成为工业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对带动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绍兴袍江工业区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初见成效,但与周边县(市)和开发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量偏少。目前区内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340家的10.2%,市级以上的著名商标数量企业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340家的4.5%,与作为市区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地位相比有所欠缺;二是名牌产品从区域外引进来的多,区域内培育出的少。全区目前现有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有30个(只)是从区域外引进来的,占总量的58%,有22个(只)是在区内自己培育发展的,占全区总量的42%。三是名牌产品分布不够均匀。区内名牌产品大都为区新引进企业所拥有,两镇的老企业占有量较少;现有的名牌产品均分布工业领域,缺乏第一、三产业的名牌和著名商标。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 工业区培育和发展品牌产品面临的制约因素
        品牌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品牌经济的主体,政府是发展品牌经济的助推器,尽管目前政府培育名牌、企业争创名牌已蓬勃兴起,但还有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着企业创牌工作,值得引起关注。

      2.1 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理念相对滞后,企业缺乏品牌的内在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开发节奏不快,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和欲望。
        2.2 现有多数拥有市级以上品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规模不大,而且缺少具有较强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难以培育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
        2.3 企业管理体制模式陈旧、管理水平低下、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经营方式仍处在粗放型经营、数量型扩张的方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对名牌的扶持幅度不大。各级政府对品牌产品和生产企业的扶持重宏观宣传和指导,轻有效的激励机制,虽制订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企业创牌的奖励政策,但支持力度不大,效果未能显现。
        3 工业区推进企业创牌工作的基本思路 

上一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