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增长模型毕业论文(2)
2015-10-08 01:16
导读: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体系即经济增长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别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体系即经济增长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别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系。个别资本再生产属于微观经济领域,社会资本再生产属于宏观经济领域。马克思从未像后来西方经济学家那样把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隔离开来或孤立起来进行考察,而是在它们固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中分别加以研究。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马克思看到,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行为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行为,相互交错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微观经济领域的个别资本和宏观经济领域的社会资本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二)两种基本前提或两种构成原理。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和法国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批判和继承,彻底弄清楚了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必须同时考察“以产品补偿产品”和“以价值补偿价值”这一关键问题。从实物形式考察,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个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从价值形式考察,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s。前者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即实物构成原理;后者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第二个基本前提,即价值构成原理。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简单再生产是没有资本积累从而生产规模不发生变化的再生产。马克思从两个基本前提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
中国大学排名
设两大部类t时期社会总产品价值量公式分别为:
Ⅰ:c[,1t]+v[,1t]+s[,1t]=w[,1t]
Ⅱ:c[,2t]+v[,2t]+s[,2t]=w[,2t] (1)
按照马克思的说明,用等式
v[,1t]+s[,1t]=c[,2t] (2)
表示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等式(2)的含义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v[,1t]与剩余价值s[,1t]之和,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c[,2t]。这就是说,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在价值量上等于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即等式(2)可以导出:
w[,1t]=c[,1t]+c[,2t] (3)
等式(3)的含义是: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从这个条件还可以导出:
w[,2t]=(v[,1t]+s[,1t])+(v[,2t]+s[,2t]) (4)
等式(4)的含义是: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之和,等于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满足了上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得以正常进行。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扩大再生产是发生资本积累从而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马克思同样从两个基本前提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
设Δc[,it],Δv[,it],a[,i]分别表示第i(i=1,2)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积累率。按照马克思的说明,用等式
v[,1t]+Δv[,1t]+(1-α[,1])s[,1t]=c[,2t]+Δc[,2t] (5)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表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等式(5)的含义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即等式(5)可以导出:
w[,1t]=(c[,1t]+Δc[,1t])+(c[,2t]+Δc[,2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