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增长模型毕业论文(5)

2015-10-08 01:16
导读:(二)苏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数学模型。费里德曼在这一方面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成果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数学模型。费里德曼在这一方面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的成果既引起了后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重视,又引起了后来研究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的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
   
(三)马克思增长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经济增长理论史上第一个两部类增长模型(在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一般称为“两部门模型”)。从建模角度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等单部门模型相比,两部门模型具有一些独到的优势,如更加贴近经济现实、利于据此建立计量模型、利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因子等。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增长理论家基本上采用两部门模型构建各种不同的增长模型。
   
(四)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对马克思怀着偏见,不是恶意攻击,就是盲目批判。当他们有人认识到马克思是一位严肃的理论家,并把马克思作为一位严肃的理论家来对待时,他们发现了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在马克思的科学理论的启示下,他们尝试制定自己的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至今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大批西方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增长模型。他们相互批判,不断地用新的模型替代旧的模型。应该说,在为数众多的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一些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这些模型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都是西方经济学,涉及生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自索洛1957年开始采用总量生产函数方法构造增长模型后,总量生产函数在西方经济学增长模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正如罗宾逊夫人等剑桥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总量生产函数概念和函数中的变量——总量资本概念都存在问题。沃尔特斯(Waiters,1963)在研究加总问题和总生产函数后说:“在研究加总问题之后,人们可能很容易产生怀疑,在很多场合是否要使用总量生产函数这样的概念。我们在现代经济中所发现的竞争和技术条件的多样性表明,我们不能切实满足加总的基本要求。”作为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思想基础的一般均衡论主要表现为一种思维的产物,表现为一些经济学家对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一种信念,而不是对经济现实的合理近似。因此,就总体而论,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也就不可能是真正科学的理论和模型。而马克思则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增长理论和模型。 中国大学排名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里仅从采用数学方法的角度看,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任务是:第一,如何用简洁的数学模型正确地、准确地、精确地表达马克思用图式表达的经济增长理论;第二,如何用数学模型表达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平衡条件在生产的自发形式中经常遭到破坏,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周期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理论;第三,如何用数学模型表达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第四,如何将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研究这些问题时,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经济学数学模型研究(05AJL001)阶段性成果。
    [1] 恩格斯,1885:《资本论》第二卷序言,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页。
    [2] 马克思,1885:《资本论》第二卷,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8页。
    [3] Domar,E.D.1952,“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2.pp.479—495.(中译本:E.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页。)
    [4] Domar,E.D.,1957,“A Soviet Model of Growth”,in Essays in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中译本:E.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0页。)
    [5] Eatwell J.at al(ed.),1987,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Vol.Ⅱ.p.299.(中译本:伊特维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1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6] Robinson,J.V.1942,An Essay on Marxian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中译本:琼·罗宾逊:《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0页。)

   [7] Roll E.,1973,A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London:Faber and Faber Ltd.(中译本:E.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2页。)
    [8] Walters,A.A.,1963,“Production and Cost Functions:An Econometric Survey”,Econometrica 31.p.11.
    [9] Wood J.C.(ed.),1988,Karl Marx's Economics Ⅲ,London:Routledge.p.172,p.165.
    [10] Фельдман,Г.А.,1927,Соображения о структуре и динамике но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Плановое хоэяйсто 7.
    [11] Фельдман,Г.А.,1928,К теории темпов роста народного дохода.Плановое хоэяйство 11,12.

上一篇: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