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

2015-10-11 01:14
导读:1.政府行为的影响。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活动高度发达的产物,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外部配套环境不完善和市场运行规则不明确等弊病难以完全克服,加之

  1.政府行为的影响。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活动高度发达的产物,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外部配套环境不完善和市场运行规则不明确等弊病难以完全克服,加之缺乏企业并购经验,因此我国并购重组仍不十分规范。从本质上讲,企业并购应属企业行为,由市场主导,即使政府参与企业并购,更多的也是通过中介组织来进行的。而从我国情况看,企业并购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表现为政府内部推动的特征,有不少属于政府的“拉郎配”,片面强调规模或“优帮劣,强管弱,富扶贫”的解困行为,而非市场的自发选择。因此,在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利益主体,企业还必须通过政府协调各方面的事宜,这使企业内部资源要素处于实质分割状态,导致内部的文化交流与融通渠道不通畅,从而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很难实现文化的统合与协调。
  2.传统文化和旧体制下落后观念的束缚。企业并购扩张中的危机常常是因为企业文化观念、模式与方式的滞后与陈旧而导致的一系列失误,从而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企业并购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成为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器。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并购是在双重体制并存,新旧体制转换条件下兴起的,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一方面带有旧体制的遗留痕迹,另一方面新的矛盾也不断生成。新旧矛盾交织就构成了企业文化整合与发展的现实困境。传统文化和旧体制下的落后观念使企业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与发展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企业的吃、喝、拉、杂、睡等事宜,统统由企业自己办理,有些企业领导者甚至用封建官办企业的思维方式来看企业并购重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对外来因素持怀疑和恐惧心态,不想在重组中当配角,如果重组使自己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即使是最佳组合,企业经营者乃至职工的思想抵触也“可怕的巨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员工的强依赖性,没有时间观念,造成了企业倾向于“求稳怕变”、不愿冒险,盲目投资、盲目决策,短期行为盛行,人际关系封闭等,这些现象在一些国企、集体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企业实行并购重组时,给文化整合加大了障碍。另一方面,即使在并购重组企业文化已培育生成的条件下,各企业往往还很难摆脱其原有文化残余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企业并购后经济发展已失去价值的甚至起阻碍作用的文化因素,将与新文化体系勉强融为一体,形成文化残余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文化残余机制,表现在对人际关系的固化作用,它使企业在并购之后,难以有效地按照新的结构模式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企业内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胶着状态。而当这种受残余文化约束的非正式组织不能得到正确引导时,便会阻碍企业新文化功能的发挥。

  3.社会性障碍的拖累。现阶段,我国处于转型后的稳定期,企业面临的社会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仍兼有生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等多重职责。当企业实行并购时,既要考虑并购后的绩效,又要避免员工大量失业所造成的社会震荡,分流化解富余人员的工作就不容回避,这使企业内外压力加大,许多企业家为大量事务重重围绕,很难从一开始就注意文化,很少能冷静下来思考企业文化整合等深层次问题,即使已引起重视,也很难放到全局和根本战略位置上来抓。这使整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失去了核心企业的作用,而处于盲目发展状态,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新文化生成的条件。

上一篇:税收筹划在企业并购中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