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产权理论比较的启示(3)
2016-04-24 01:03
导读:在对中外产权理论的比较与学习中,笔者认为都应重在掌握和借鉴其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然后结合中国自己的经验,创造出适应中国改革要求的产
在对中外产权理论的比较与学习中,笔者认为都应重在掌握和借鉴其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然后结合中国自己的经验,创造出适应中国改革要求的产权理论。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大前提。我们应该建立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现代产权理论。社会主义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需要我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但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使我们不能超越阶段,使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产权理论必须避免各种“左”的和右的偏差。但有一点应当是确定无疑的:一切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资本、劳动、科技、知识、土地等生产要素均可入股,获得相应的报酬。
参考文献:
[1] 李炳炎.产权理论:从科斯回到马克思[N].中国改革报,2004-04-17.
[2] 米献伟.界定与资源配置:科斯定理的再认识[J].南开经济研究,2004,(4).
[3] 李贤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产权理论[J].国有资产研究,1996,(5).
[4] 王冬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建设的必要性[J].商场现化,2006,(23).
[5] 李龙强.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8).
[6] 杨飞群,林龙.产权界定:价值规律向导下的市场准则——马克思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理论比较分析[J].牡丹江
教育学院学报,2006,(4).
[7] 王三兴.论新之度学派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产权理论异同[J].石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