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2)
2016-04-28 01:00
导读:0.025 (4)=2.776,由计算数据分别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 城镇:t 1 =20.143486,t 2=-0.033198,t 3 =-3.335928 农村:t 1 =18.534325,t 2 =0.758388,t 3 =-0.291268 由检验可知,城镇(
0.025(4)=2.776,由计算数据分别对回归系数进行检验:
城镇:t
1=20.143486,t
2=-0.033198,t
3=-3.335928
农村:t
1=18.534325,t
2=0.758388,t
3=-0.291268
由检验可知,城镇(农村)|t
1|<t0.025(4)=20776,|t
3|<t0.025(4)=20776都是不显著的,即可以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引进模型。|t
1|<t0.025(4)=20776城镇(农村)都是显著的,即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所选取的三个影响因素中,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最不显著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次之,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分析结论与经济理论中的绝对收入理论是一致的,即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主导因素。
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要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首先增加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要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适当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率。在提高居民收入的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增加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因为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他们收入提高后,大部分用来消费。例如,“2001年城镇居民平均入户为0.65。”这就是说,如果给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每增加100元,他会将90-96元用来消费,农民占人口多数,其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也存在较高的消费倾向。
缩小城乡差别
要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均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化人口比重的提高,同时也是农村人口比重的降低,加快城镇化进程将会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三个农民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市民的消费,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扩大消费需求。我国城市化的潜力很大,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无疑有利于消费需求。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合理调节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分配政策应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目标。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的群体所占比重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到62%左右,把高收入群体要控制在30%,把相对贫困群体控制在8%左右,并且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这些相对贫困者不再贫困,从而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目标。要缩小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就要强化国民经济的再分配。
改善影响消费水平的非收入因素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公布最新完成的“中国消费条件模型和消费条件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发现,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其他与收入无关的消费条件,国民整体消费水平就可实现40%的提升,这将极大推动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消费条件的改善将改变对于发展中国消费市场的传统观念,个人收入水平不再是唯一受到关注的因素。缩小近年来出现的城乡发展差距,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改善,那么中国消费者在消费上就会更加放开手脚,消费者购买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随着这些消费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状况,并对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些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恩格尔系数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经过统计分析与检验,最终确定收入水平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又面临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保持适度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际经济
政治环境风云变幻的严重的不确定性。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保持宏观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争取经济发展取得更加令人鼓舞的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