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2)
2016-05-21 01:01
导读:三、研究方法 1、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 该指数由Grubel和Lloyd于1975年提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标准的Grubel-Lloyd指数(简称G
三、研究方法
1、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
该指数由Grubel和Lloyd于1975年提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标准的Grubel-Lloyd指数(简称G- L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GLi表示第i类产品一定时期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Xi和Mi分别代表第i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为从0到9的整数, GLi的取值为:0≤GLi≤1,当GLi= 0时,即有Xi = 0 或Mi = 0 ,表明该类产品的全部贸易都为产业间贸易; GLi= 1时,即有Xi = Mi ,表明该类产品的全部贸易都为产业内贸易。而衡量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的G- L指数是:
2. 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由于G-L指数在存在贸易不平衡时难以正确反映产业内贸易水平,即G-L指数无法衡量出某一产业进口的增加(或减少)与出口的减少(或增加)之间的关系,若某个产业某年进口的增加量(或减少量)与出口的减少量或(增加量)相等,则G-L指数算出的IIT指数是不变的,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会出现“高G-L指数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情况,不能反映出时间序列的变化,是一个静态的指标。Bruelhart于1994年用边际的概念在G-L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测量一定时间跨度的以贸易变量计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简称MITT其公式为:
四、实证分析
1、数据说明:
1992-2005年各分类进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定标准(STIC REV.3)为基础统计的一位数分类层次上的统计数据。1980-1991年的各分类的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3-2005年的以1990年为基年美元表示的中国GDP数据、1983-2005年GDP价格指数(1990=100)的数据同样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库,而1983-2005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数据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本文中,用FDI除以GDP价格指数(1990=100)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用FDII表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用G-L指数的计算结果与静态回归分析
用公式(1)及各分类的进出口数据算出的我国各分类的GL指数和综合指数见表1,指数为百分比形式。
可以看出我国的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略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且除了(1)饮料及烟类和(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之外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工业制成品除了(7)机械及运输设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之外,其余则基本保持平稳 。整体的GL波动也较为平稳,这也说明了用G-L公式计算的IIT指数并不能较好的反应进出口的波动性,存在一定的计量缺陷。现用GL和GDP、FDII做回归分析。
(1) 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2) 建立二元回归模型:
GL=59.14861 0.00017DGDP-0.136881DFDII-0.071741DFDII(-2)
(27.05) (4.89) (-3.84) (-1.98)
F-statistic=10.28328,Prob=0.000627,R2=0.672845,Adjusted
R2=0.607414,D-W=1..445528,LM(1)=0.258487,Prob= 0.611161,LM(2)=0.384872,Prob=0.824947,可见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White检验nR2=6.675790,Prob=0.351873,可见也不存在异方差现象。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GDP的增长对IIT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影响系数较小。FDI的增长对IIT的影响显著为负,且有滞后的负效应。这一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3、用Bruelhart指数计算与动态回归分析
用公式(3)结合原始数据测算MIIT指数,结果见表3,指数为百分比形式。
可以看出MIIT各指数的波动性明显变大,初级产品(0-4)虽然波动性变大,但各产业MIIT指数并没有明显上升的现象,而工业制成品(5-9)在波动性变大的同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体的MIIT指数有缓慢的上升趋势。可见MIIT指数从边际进出口的角度分析,更适合做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下面用MIIT结合GDP和FDI做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