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济制度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2)

2016-05-30 01:04
导读: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实现要素的重新分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二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实现要素的重新分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也能从多个角度促进制造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向国际市场开放对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进口贸易把国际竞争压力直接引入国内,出口通过让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间接导入这种压力。而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也降低了国内生产和市场的集中度、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性,进一步培养了国内企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心态,刺激他们进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证明,对外开放能促进竞争,并因此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率增长。如Hoekman等(2001)的一项跨国实证研究发现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国内竞争性市场的发育。
  其次,开放型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一国能够较快地吸收到外部比较先进的技术,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提高整个产业的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一项研究通过比较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生产率发现,国际竞争比区域竞争和国内竞争的影响要大,原因在于国际竞争能使参与者获得更有效的生产技术(《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
  第三,对外开放能使企业进一步符合“国际化”标准。随着对外开发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许多企业在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经济往来中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规程,从而推动国内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走出去”而言,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国经营,也能使企业做大做强。外资的进入也有同样效果,使国内企业制度建设趋向完善,企业经营更符合国际惯例。   第四,对外开放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对提高产业竞争力带来重大影响。当一个国家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会引起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点从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就获得了认同。亚当·斯密、赫克歇尔和俄林等提出的国际贸易原理都得出了贸易有利于深化劳动分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Salter(1960)就指出,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一个适合的产业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技术创新,适合的产业结构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他尤其强调了制造业内部的专业化和结构变迁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此外,Fagerberg(2000)从全世界范围内选择了39个国家分析了制造业内部24个行业的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对生产率增长有重要影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城市化
  1.城市化可以带来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城市化促进了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集聚的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了知识与信息、管理经验等无形要素。这些有形无形的要素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良好的环境,如计算机电子及设备,医药医疗设备等产业发展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务系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而城市正是资本集聚地所在,无论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还是外商投资基本集中在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城市正是人才集聚地,无论大专院校还是科研机构,大多集聚在城市;此外城市汇集了核心产业生产商品的供求、成本、价格、技术等大量的市场信息,使各个企业和买卖双方可以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动,节省搜索市场信息的费用。
  
  2.城市化通过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为技术创新提供便利
  城市化带来的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为技术进步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普及提供了保障。因为技术创新与科教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以及金融支持分不开。大城市集聚了各种人才,成为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知识交流的中心,自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生地。另外,金融机构往往在城市区域比较完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只在大中型城市设置分支行,外资银行一般只衷情于大城市,而金融中心更往往只集中于少数大型城市。因此,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更能够提供完善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予以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上一篇:经济学的发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