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多重压力下出口贸易拓展的新思维

2016-05-28 01:08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多重压力下出口贸易拓展的新思维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面临的主要压力:一是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面临原有出口贸易动力减弱的压力;三是面临国际市场趋向相对饱和的压力;四是我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难题,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摩擦面增加的压力;五是面临出口贸易增长对外资企业依赖严重,发展面临内生源泉不足的压力;六是面临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出口贸易拓展的五点新思维。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出口贸易;出口鼓励政策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在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时,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是,一旦其大幅升值,则会严重冲击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从而直接阻碍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以往实践和当前形势这三方面来看,我国人士的上述担忧都不无道理。然而,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是,扩大出口数量或出口额并不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国家外贸发展的首要目标,并且,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给予我国外贸发展的实际影响亦远不止于这个变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我国当今对外经贸的格局和特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深入剖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关注它对出口数量或出口额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隐含着原有的世界贸易格局在中国外贸迅速增长受到影响后,来自主要利益方的反应。我们认为中国出口贸易问题即使不在汇率问题显现,也迟早会通过其它方式曝露。我们不要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心存恐惧,这未必一定是坏事。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这一问题,并通过汇率问题对中国外经贸战略中更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那么汇率问题可能会变成为促使中国经济和外贸上一个层次的契机。  一、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压力  1.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日本和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压人民币升值。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要升值是必然的趋势,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形成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实证研究,我国1981-2002年进出口量变动对汇率波动的弹性分别为0.25和—1.20(马华,2003)。换言之,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则我国的出口量将减少1.20%,进口量增加0.25%,人民币升值使贸易收支状况恶化,同时也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出口量的变化较大,而对进口量则反应不灵敏。由此,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我国出口的发展,对进口的促动也有限,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可能还会使全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尽管他的实证结果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会相应提高,一旦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幅度,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影响价格优势,出口的竞争力会被削弱,影响整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增长。  2.我国面临原有出口贸易动力减弱的压力。过去20多年,我国的对外出口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原因我们可以用一个示意图来概括。如图1所示,我国外贸出口扩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制度的改革、资源禀赋优势的释放和微观主体的努力。首先,我国经济制度的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把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打破了几家公司垄断外贸经营权的格局。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我国制定了经济特区和引进外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力地加强了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拓宽了出口渠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几次下调增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过去20多年我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被压制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能量的释放。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某些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储藏量(如钨矿、稀土等有色金属矿),又有比较充足的世界市场需求,其相关产品(即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我国的一些传统工艺晶(如陶瓷品、木雕),民族风格浓烈,颇受国际市场青睐。我国在某些中等技术产品,如某些小机电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这些比较优势由于长期封闭积累了很强的能量,当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很快就释放出来。  3.我国出口增长面临世界经济减速和国际市场趋向相对饱和的压力。2001年底以来,世界经济三大“火车头”经济同时发生问题。美国经济结束了战后以来最长的繁荣,进入衰退。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拖累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其经济体制明显缺乏应有的活力,金融体系陷入严重困境,整个经济运作始终处于萧条低迷之中。在内需不振的深刻背景下,日本政府一再试图通过外贸发展来摆脱自己的经济衰退局面。2001年12月以来,日本实施以日元贬值为杠杆增加出口的战略便是例证。这种转嫁危机的恶劣做法,给全世界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002年12月6日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公开声称,“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缘于此。”近两年日本之所以首先对中国人民币进行发难,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消费和投资全面萎缩,财政赤字严重,失业高居不下,通货紧缩继续。在这种困境下,希望通过呼吁人民币升值来转移国内的注意力,降低国内压力,也寄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出口,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来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之所以要求人民币升值,其借口是美中贸易逆差巨大、人民币低估,我国制造业产品近年向美国出口增长迅速,从而使美国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倒闭,并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这些事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有待通过实证研究,但日、美的借口和分析思路肯定与我国从一个贸易小国变为贸易大国有关。所以,我国与传统的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即使不在汇率问题显现,也迟早会通过其它方式曝露。我国年出口贸易额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基数已经很大,由于我国出口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使某些产品的份额在国际市场突然大增,冲击了原有一些贸易大国的既得市场份额,因此而引起一些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根据已有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后起国家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很难保持较高的速度。战后日本出口发展的历史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主要是因为出口达到较大的规模后,较小的增长都意味着较大的绝对额。80年代我国出口贸易之所以能高速增长,除了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关外,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小国贸易地位不无关系。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相对有限,特别是近年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国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远远快于世界市场的扩容速度,出口增长的总体压力增加。  我国出口市场发展的层次分为四类:美国市场、日本市场、欧盟、香港地区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过去几年,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主要依赖美国市场。80年代以来,我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和经过香港再到美国的间接出口一直占到我国出口总份额的30%以上。大部分年份我国对美国和香港市场出口之和占我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如1990年,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之和达到51.2%,1996年约为40%。换句话说,90年代前后,美国市场吸收了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增加值。  4.我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难题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摩擦增加的压力。我国出口增长面临克服自身弱点和产品进一步升级的难题,又面临产品升级后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摩擦面增加的压力。这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其贸易结构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主要出口的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这表现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占了相当比例。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竞争力强的产品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利用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对《中国统计年鉴》报道的1993-2002年数据进行计算,我们得到图2,直观表明中国产业比较利益格局状况。我国原料产业等基础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食品、小制造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原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进一步下滑趋势。食品、小制造品产业将持续保持较强,机械设备、科学仪器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  必须强调的是,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据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固然同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这类产品有相当的关系,但更在于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尚能得以继续,致使我国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或压力来大力推进其产品的升级换代。  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出口商品结构性提升,面临的贸易摩擦压力也与日俱增。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档次提高越来越与发达国家发生直接竞争,而近几年恰好又赶上发达国家同时出现经济增长萎缩,它们想方设法来阻止我国扩大出口来减轻国内压力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5.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对外资企业依赖严重,进一步发展面临内生源泉不足的压力。外资企业的出口数额占了我国出口额的大多数。例如,我国在2003年的出口总额为438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占了出口总额的52.21%,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国内企业出口占10.06%。事实上,大量出口外资企业产品给我国主要只是带来了劳动者的报酬或再加上一些原材料费用,其附加值非常低下。少数外资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似乎并不低,可他们往往同严重的环境污染紧密相联,如果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标准加以衡量,他们还是十足的低附加值产品。另外,与其他国内企业一样,大多数外资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是很低或较低的。   于是,这样的贸易结构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格局:表面上我国出口贸易量持续增长,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然而,我国实际得到的贸易利益或收益却十分有限,无法与增长指标所反映的成绩相匹配。它进一步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在国际上,有时候就不必要地激化了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纠纷,白白让我国背上“高贸易顺差”的黑锅,并明显增加了有关的协调成本;在国内,那些长期依靠外贸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地区和行业,则因为满足于因循这种贸易结构所形成的增长方式,而越来越陷入经济与外贸停滞不前的困境,有的甚至已经呈现出某些危机的征兆。  外资企业看中的是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这种廉价要素优势一旦失去,外资企业就会如候鸟般飞走,一旦外资企业大幅削减出口数量,我国的外贸发展便会陷入很大的困境。所以说我国外贸内生源泉不足是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隐患。  6.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的冲击下,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到西非经济共同体,诸如此类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遍地开花,形成了一种建立在实质性歧视基础上的新型贸易壁垒。这些组织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无疑将构成一定的压力。
上一篇:政府扶持与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