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探析我国就业问题(3)
2016-06-03 01:01
导读: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建立完善就业教育制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对于农村学龄儿童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劳动力
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建立完善就业教育制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对于农村学龄儿童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在岗培训指导等,从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及时有效配置,消除结构性失业。鼓励引导劳动力在地区、行业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则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强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特殊群体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相关信息的发布,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工资论启示及借鉴
新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工资粘性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自身运行不可避免的现象,仅靠劳动力市场调节是不可能解决的。政府可就全社会工资水平定期进行全国性的调查,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生活水平为基础,制定出基准工资水平以供各地区的企业参考,使得企业工资在合理区间浮动。另外,政府应控制非工资性人工成本的过快上升,以增强工资弹性,例如,股份制企业股利的发放等要按照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采取适当的股利发放政策,以及企业在年终发给职工的年终奖金等都要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因为股利和奖金都是企业非工资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放过多,有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就业。
(五)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启示及借鉴
可以说反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对现实更具有指导意义。关于就业保证企业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加强人力资源部的建设,保证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合格的劳动力,同时求职者也能够自由灵活地选择适应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从而充分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人口政策,一方面调整教育结构等来控制和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国家给与市场活动进行宏观引导,建立稳定的
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建立新型的劳动就业体制服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结语
总之,西方的就业理论对我国寻求解决就业矛盾的途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我国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仅依赖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还要有市场调控体制改善的制度保证,两者面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参考文献:
[1]肖静.西方失业理论与中国的就业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6,(11).
[2]刘加强.缓解西部地区城乡就业矛盾对策研究[M].重庆: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罗恩立,孙定东.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进程剖析与借鉴[J].经济学与经济管理,2003,(2).
[4]谭运进.西方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商业时代,2005,(12).
[5]韩志萍.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0,(11).
[6]伍希.借鉴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7]杨宜勇.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