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
2016-06-01 01: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从西周到秦汉,
摘 要:从西周到秦汉,封建国家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的总额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着重分析关税的这种增长趋势对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的影响。普遍说来,西汉前期,关税征收较轻,且时而停征,私营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地发展;西汉中后期和东汉时期,关税日渐加重,私营贩运贸易则偏离正轨,变态发展。
关键词:关税;私营贩运贸易;缩小;走私お
1 关税起源
“关税起源于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过往客商所征收的捐税。”中国古代的关税即指对进出关门的商货征收的过境税。中国古代的关税,“是针对商业运输而征收的税款,这里的关,包括边境的关塞,境内的关卡和城邑的门。”《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歧也,……关市讥而不征。”朱熹集注:“关,谓道路之关,市,谓都邑之市。”《周礼·天官·大宰》亦曰:“七曰关市之赋。”疏“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市里处。”
早在西周初年,我国就普遍设关。起初,关,设立于一个封建主领域或国家的边境之上,在进出口贸易中征收关税,所谓“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但主要还是稽查往来商旅。后来,因为
政治军事的需要,以及征收关税的利益刺激,在内地的重要通道、关隘便也如法炮制。南方多水运,于是在河川渡口设津渡,津渡以其地理形势的重要,作用与关隘相当,同样征税。
普遍说来,从西周至秦汉,国家对过往客商征收的关税额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随着商业的发展,关税另行征收,征收对象从外来商人扩展到本国的私营商人,又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渐改善,商人们贩运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得以大大增多,所以关税的征收范围大大扩展;
(2)关卡越来越多,设关有诸多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但是经济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多设关卡,层层抽税,同一批商品的贩运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纳税环节。正所谓所谓“偪介之关,暴征其私。”
(3)关税税率越来越高,春秋时,“2%可以说是各国均能接受的关税的正常税率”。经春秋战国日渐加重,虽在汉初一度免征,但学界普遍认为,到东汉末年,关税税率已经超过10%了。因而,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的总额随之越来越高。
对往来商旅征税制度的确立,是国家财政体制日渐成熟的一个标志,它便利了国家对商人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实现对与商业相关的运输业、市场等方面的监督。然而,关税的轻重是与贩运商人的经营利润直接挂钩的,关税较轻或免征关税无碍于商人的经营热情,而关税过重则会使贩运商人的贩运活动偏离正轨,从而使贩运贸易不能正常、顺利的发展。
2 古代贩运贸易
贩运贸易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与关税关系非常密切的商业形式。这里,我们主要以汉代的私营贩运贸易为对象,分析关税的轻重对私营贩运贸易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区间的交往增多,贩运贸易便逐渐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的郑国商人弦高救国的故事便是发生在他的贩运途中;越国范蠡,“乘遍舟浮于江湖”,从事贩运贸易,“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阳翟大贾吕不韦,“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汉时期的贩运贸易正是在战国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西汉建立后,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免征关税的政策,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三月,除关无用传。”取消进出关卡检查“符传”的规定,听任商旅自由往来,直到景帝时,因七国叛乱,才一度恢复关梁之制,“复置诸关用传出入。”因而,在西汉前期,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借助于秦代大规模兴建起来的水陆交通之便,贩运贸易普遍发展起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贩运商业是一种通过商人将生产物从有余的地方运到缺乏的地方,利用物品的地区差价,通过长途贩运,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易而牟取利润的一种商业活动。西汉前期,“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从事商业的人甚为普遍。如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人刀间,“逐鱼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周人师史,“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