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2)
2016-06-01 01:10
导读:西汉前期,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已经形成,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载:关中地区、陇右地区、巴蜀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颖川
西汉前期,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已经形成,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载:关中地区、陇右地区、巴蜀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颖川南阳地区、三楚地区、南越地区。商人们主要在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往返,依据各地物品的差价,买贱卖贵获取经营利润,往往“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于是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迎来了西汉前期贩运贸易的繁荣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据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文景之时,已经出现了“中舨共侍约”即合伙做生意的商贩们共同订立的契约。可见,西汉前期的贩运贸易是比较发达,较有规模的。当时,不少贩运商已经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正如《史记·平淮书》所言:“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
《逸周书·大聚》曰“关市平,商贾归之”,“关夷市平,则无郁废,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可见,关税较轻时而免征的西汉前期,商人经营热情高涨,正是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发展的时期。
3 西汉私营贩运贸易
西汉前期,关税或免征或时而停征,至太初四年,复征关税,“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此后,汉王朝便一直沿袭不废。而且税率越来越高。
汉武帝元兴六年冬,开始对商人的运输工具车船、马匹征税。《汉书·武帝纪》曰:“初算商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
元狩四年,算缗令规定:“……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作为主要运输动力的马是牲畜税课征的主要对象,即所谓的“算至车船,租及六畜。”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国志》卷二注引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籞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三国初令关税“皆复什一”,可见东汉末年关税已经超过10%了。
与此同时,设关记载也大大增多。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弘农郡设有函谷关、陆浑关;代郡设有五原关、常山关;上党郡设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上谷郡设有居庸关;敦煌郡设有阳关、玉门关;汉中郡设有郧关;牂柯郡设有柱蒲关、进桑关;郁林郡设有雍鸡关;合蒲郡设有合蒲关;苍梧郡设有离水关、谢沐关、荔平关;九真郡设有界关,等等。东汉时期,又新置和重建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
设关有诸多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但是经济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多设关卡,层层抽税,同一批商品的贩运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纳税环节。贩运商人的运输成本无疑要大大提高,因而贩运贸易的利润随之大大降低,商人的经营热情大受打击。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日益加重的关税,使私营贩运活动的繁盛势头逐渐萎缩衰退,偏离了常轨,变态发展。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的贩运贸易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私营贩运贸易的规模变小
西汉前期盛行的大宗的远距离的贩运贸易活动在此时已经很难一见,这一时期的贩运业虽然遍地开花,但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大多仅仅为了养家糊口。《潜夫论·浮侈》中所描述的“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是一种“全民皆商”的虚假繁荣景象。这些从商者大多为生活所迫经营一些近距离的维持生活的小规模贸易。《后汉书》中有不少史料记载,列举一些如下: 《朱俊传》中记载:俊“少孤,母曾贩缯为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吴汉传》曰:吴汉“贩马为业,往来燕、蓟间。”
《崔寔传》说崔寔“以酤酿贩鬻为业。”
《第五伦传》载其“久宦不达,遂将家客居河东,变姓名,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