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3)
2016-06-01 01:10
导读:与西汉前期相比较,不难看出,这时的贩运贸易已经处于萎缩衰退的状态了。 3.2 私营贩运活动中走私现象加重 一种走私情况是熟悉地形的贩运者,从小道
与西汉前期相比较,不难看出,这时的贩运贸易已经处于萎缩衰退的状态了。
3.2 私营贩运活动中走私现象加重
一种走私情况是熟悉地形的贩运者,从小道绕开关门,以特产与关外贸易,换回关外的筰马、牦牛等物。如《汉书·西南夷传》载:“……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棘僮、牦牛……”,“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另一种情况则是贩卖违禁品以取暴利。出于政治、军事考虑,汉代在关市贸易中,首先把铁兵器列为禁品,又因为铁器可以改铸兵器,所以铁亦不准外销,弓弩和牲口,尤其马匹特别是母马,也是不许出关的违禁品。具体规定很多,试列举如下:
《汉律》载“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高后自临用事,……出令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勿予牝。”
《汉书·景帝纪》中元四年春三月,载:“御史大夫綰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条注引孟康曰:“汉法弩十石以上,不得出关。”等等
既为禁品,自然物稀而贵,在国家征收关税较重的时期,私营贩运贸易正常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违禁品交易的高额利润刺激着贩运商人不顾明令禁止,走私禁品以取厚利。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说的便是这种偷偷贩卖违禁品的情况。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进行这种非正常的贩运贸易行为者,不在少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 原因就在于他们卖给来降匈奴人违禁品。仅此一次,便处死五百余违纪商人,可见其时走私现象的严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总而言之,封建国家征收关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着私营贩运贸易的发展。普遍说来,关税较轻时而免征的西汉前期,正好是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发展的兴盛时期;而关税较重的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贩运贸易则偏离常轨,变态发展,进入萎缩衰退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第一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管子·问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二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第一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3.
[6]@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司马迁.史记·吕不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班固.汉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力耕篇(定本):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