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点金术”(2)
2016-06-26 01:02
导读:目前,支出预算大多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在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可在公司重点
目前,支出预算大多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在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可在公司重点控制的可变费用科目上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从而使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公司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另一难点是预算的控制。要达到合理有效地实施预算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司领导的重视,不断提升整个公司的成本意识。一个企业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领导层意识的反映。公司领导不重视、不倡导的事情,在全公司内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
二是制订合理的控制措施,让预算成为硬性约束。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建章立制,还要求预算职能管理部门坚决地执行和落实。其实,预算的控制只要控制住核心部分并能持之以恒地做就能取得成效,即凡是超过预算或预算外的开支,财务部门不予列支,除非经公司规定的程序审批通过。
三是费用预算要全面覆盖,每项预算有相应的承担部门,由公司承担的下放至相关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任何一项无人承担责任的工作都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将每一项费用预算分摊至相关部门并达到全部能找到责任人,是保障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
四是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这是达到预算效果的惩罚和激励手段,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如果收入没有达到预算目标,或者费用开支超过预算指标后,公司对这个部门或这个项目的负责部门无任何意见,听之任之,那就意味着公司的预算只是一个摆设。要实现预算的目标,就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并将之作为对一个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升迁、薪酬等挂钩。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公司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评判准则的总称。财务考核和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占用和使用了公司多少资源,又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得到多少报酬,必须通过财务考核予以定量反映。科学的财务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让每一个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得到公司的价值认可和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并从而激发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地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
现阶段,各证券公司对部门或员工的财务考核,大多采用利润提成的方式,即按实现利润(或净收入)的水平,乘以一个固定(或浮动)的提成比例作为对此业务部门的奖励。这种方法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忽视了市场行情的因素,我国现时的证券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行情好时,各主要业务收入大幅提高;行情差时,则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行情好时,毫不费力也能取得纵向同比较好的业绩;行情差时,即使再努力也可能颗粒无收。
二是出现与之相似的结果:行情好时,一个不努力的部门能因行情的因素获得很好的经营业绩并因之得到丰厚的个人奖励;行情差时,即使部门全体再努力,也很难取得好的奖励。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
再者,这种方法也容易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很容易出现对公司贡献不大的个人的报酬反而比对公司贡献很大的员工的报酬多得多的情况,究其成因,仅仅因为前者所在部门或团队的业绩好、获得了公司较多的奖励。长此以往,将极大地挫伤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性但却是致命的伤害。
为避免上述不足,笔者倾向于“弹性预算考核到部门,以岗定薪到个人”的财务考核模式。即对各业务部门的财务考核与市场情况相联系,根据市场情况,滚动编制收入和利润预算,以实现更合理科学的考核办法。对个人的财务绩效考核,则按其岗位职责进行,并与其所在部门和团队的业绩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