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几点判断
2016-06-28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对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几点判断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台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台湾产业资本外移是其经济增长的伴生现象。外移产业的最好投资地方,是祖国大陆。
关键词 台湾 产业外移 祖国大陆
世纪年代以来,台湾产业资本大量外移,来祖国大陆投资激增。据台湾估计,到目前为止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已经超过家,实际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亿美元。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后,在亚洲地区经济不断复苏的同时,台湾经济却陷入严重困境,于是海峡两岸有不少文章把当前台湾的经济危机归咎于产业资本的外移,认为这种资本外移所造成的产业空洞化是台湾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例如谢宽裕在台湾发表的文章一开始就提及这种观点。又如王建民在深圳发表的文章尽管承认台湾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在增加,但还是认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处境困难和外移是其面临的四大危机之一。问本文的判断与此相反,认为:、产业资本外移不是一件坏事,而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现象;、当前台湾产业资本外移,实际上是其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要;、只要有新的产业,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加,台湾传统产业资本的外移不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如果产业资本外移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来祖国大陆投资是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的最佳选择。
一、产业资本外移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现象
如果对一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只作粗略的划分,那就是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两个阶段:如果对开放经济再作划分,那就是商品跨国流动与要素跨国流动两个阶段。由于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难易程度不等,因此到今天为止,资本的流动量最大,技术、劳动力等其它要素的流动量较小。如果对跨国流动的资本从其产生的时间先后再作划分,那就是投资领域各不相同的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个阶段。从上述阶段划分的演变过程来看,产业资本外移不过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历史上看,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和产业资本外移的先后,如大雁飞行一样,排列有序。在产业资本外移的雁行排列上,英国居前,年累计达亿美元,占发达国家总额的%;美国在二次大战以后产业资本外移迅速增长,年累计达亿美元,占发达国家总额的.%;德国和日本则在年代以后加速产业资本的外移。根据雁行理论,上述国家分别处于头雁、二雁、三雁和四雁的位置。台湾地区的经济实力在年代以后迅速增长。产业资本外移则在年代前后迅速增长,例机年到年的年间,台湾产业资本外移只有亿美元;而年到年的年间,台湾产业资本外移累计达.亿美元,后年是前年的五十倍以上。可见台湾在上述雁行排列中的地位比较靠前,年代前后是其产业资本开始加速外移的转折点。
从理论上看,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在年首先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国际投资的解释上来。到两年以后,小威尔斯进一步细化了弗农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这两位学者所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分析思路:纵向上在考虑时间推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产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各生产要素的要求不同;横向上考虑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时,各国生产要素等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创新阶段的新产品由于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和风险资本作为投入,它必然在技术要素和风险资本丰富并且这两种要素市场的机制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率先推出;当新产品定型以后进入批量生产、&的能力和风险资本不再是重要的要素投入,而批量生产需要的一股资本和技术劳力却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时,其他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和日本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本和熟练的劳动力,必然成为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该新产品最合适的生产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标准化生产的普通商品时,生产设备上昂贵的资本已经变得便宜,一般劳动力的丰富以及接近市场成了重要的生产条件,这时发展中国家成为这样不断处于转移之中的该产业资本合适的进入地点。弗农和小威尔斯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产业资本何以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之间发生转移,以及由这种分工模式所决定的贸易模式。当前的学术界大多数人都承认,该理论科学地概括出了产业在国与国之间不断产生转移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