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政府管制(2)
2016-07-12 01:07
导读:首先,政府角色的冲突与错位。其实管制是一个西方概念,英文是“regulation”,也就是使你按照某种规则行事。西方的管制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市场竞争的
首先,政府角色的冲突与错位。其实管制是一个西方概念,英文是“regulation”,也就是使你按照某种规则行事。西方的管制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市场竞争的框架,使市场中当事人的行为接近理想化竞争所能达到的行为,避免社会福利损失。而中国与西方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使中国经济生活中(尽管我们已经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到处存在着管制,并且认为它的存在理所应当。过去曾经简单的认为,只要市场有毛病,政府就应该管制,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政府想要的非经济目标,而这个目的可能与市场竞争和社会福利目标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完全偏离了这一目标。而大量管制的根源还在于政府角色的冲突与错位,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政府既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又是社会的管理者。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通过竞争一定会淘汰那些落后的、成本高的企业,形成市场均衡,政府在其中只是起一个补充作用。而在我国,企业的亏损由政府来承担,政府自然不希望它亏损,便会利用社会管理者的角色,来保护自己作为所有者的利益,最后,使它很难承担好其中任何一个角色。
其次,政府管制中的寻租行为造成资源的浪费。管制行为只是政府的业务人员组成的管制机构的行为。“构成政府的
政治家和业务人员也是经济人,这些人的行为同经济学家研究的其它人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同”。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的基本社会制度,在市场经济拜金主义影响下,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也难避免利用职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最常见的便是与管制者“相互勾结”为其设租,从而为政府机构带来租金,对被管制者也即寻租者来讲,只要寻租的净收益大于零,即寻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就是划算的。寻租者在长期的寻租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对寻租的“路径依赖”,与那些通过市场创利的经济主体相比,寻租者在寻租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他们愿意把资金花在寻租上,通过特权、配额、指标、行贿受贿等合法与非合法的途径获得租金,而不愿意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上。因此它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从整个社会上看,这种活动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次,管制带来的一个社会弊病——腐败问题。对于政府管制造成的寻租来说,其后果是轻则造成巨大浪费,重则带来严重的腐败现象,而引起诸多社会问题。不可否认,腐败是由社会上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但腐败主要是一个权力造成的问题,而管制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管制者所被授于的权力本是希望它维持市场秩序,但管制者有了这种权力之后,却滥用职权到处设租。同时,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融炉里,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来讲,必定会有人来寻租,在这一过程中便会形成一种权钱交易。从经济学上讲权钱交易对贿赂者和被贿赂者来讲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其中双方都无损失,且处于共盈状态,但对整个社会、国家来讲是一种损失。经济学家张维迎讲道,管制与腐败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关系,而是一个几何级数的关系。此话虽然有点过激,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政府管制是一把双刃剑,管制得当可以减少市场失灵并能带来社会产出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过度管制不但增加了社会成本,更能导致“市场失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诺思认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可见,我国在市场经济与政府管制之间陷入了一种“悖论”。
三、深化我国政府管制改革
综上分析可知,由于市场或政府本身都存在功能性缺陷,我们选择了市场也就选择了市场失效,选择了政府也就默认了政府失效。“市场与政府间的选择基本上是一种不完善,而两者必取其一的选择”。而实践证明市场失效可以由政府干预来解决(尽管有负面影响),但是政府失效却不能由市场机制来解决,而必须靠政府自身的改革来解决。由于政府既是有效制度供给的主体,又是政府缺陷的源头,所以政府及其自身的改革将成为解决目前一切因制度结构缺陷(包括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等)而引致的利益冲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