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3)
2016-07-31 01:03
导读:(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铜川市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比为1︰1,食用农产品(肉、蛋、奶、菜)相对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铜川市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比为1︰1,食用农产品(肉、蛋、奶、菜)相对较缺,大量从外地购进。由于缺口大,因而出现有关领导者追求农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导致在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完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三、提高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划清监管范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落实责任,加强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
首先,要抓好产地环境控制,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其次,要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专项整治,依法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和擅自更改标签的行为,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统一有序、协调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格局。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行“公司 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发投入品,推进产业化经营,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既能充分保障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安全,更能体现优质优价,有效的引导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抓不住市场准入,就抓不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要在全市主要农产品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经过认证或检测,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指标要求的农产品,准许进入市场经营;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经营销售。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当前要多方争取,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投入,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要整合农业系统相关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
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
4、执益言.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农业质量标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