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知识根植性视角的联盟协作创新研究(2)

2016-08-05 01:09
导读:2)知识兼容性与知识根植性正相关。互补性知识的相互融合将产生新的技术机会。在联盟中,各伙伴间兼容的共性知识的存在可以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从

  2)知识兼容性与知识根植性正相关。互补性知识的相互融合将产生新的技术机会。在联盟中,各伙伴间兼容的共性知识的存在可以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从事互补性创新活动的企业可以从伙伴的知识中获得技术的协同效应。Kougut和Zander研究认为,在技术演化过程中累积的共同经验,是联盟成员协作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战略联盟中,如果缺乏一致的技术和知识基础,联盟成员之间将缺少一个统一的思维框架,知识的隐性、模糊性将在技术转移和吸收过程之中形成大大的障碍。因此,企业知识的兼容性有利于企业间差异的融合,使知识转移通道更为畅通、知识共享更为便利。联盟中企业的知识兼容性实际上大大提高了企业利用由互补性产生的学习潜力,从而知识兼容性对知识根植性产生正向作用。
  3)知识隐性和模糊性与知识根植性负相关。隐性知识是那些不能清楚表达出来的知识,只能存在于人的脑海里,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虽然知识的隐性越高,对于学习和创新越有价值,但是它降低了伙伴企业获取及内在化联盟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被假定为和知识的根植性负相关。
  知识的模糊性(知识转移过程中难以模仿,知识惰性,相互间的障碍,“信息隐性”和转移的能力)也是知识联盟学习不安定和冲突的一个原因.知识的特殊性(专用性)为竞争者制造了模糊性,同时也创造了模仿壁垒,特殊性和模糊性有着密切的线性相关性,也制造了学习壁垒。因此,隐性和模糊性削弱了成员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转移出现粘滞现象,降低了知识共享的效率和知识的根植性。
  
  2.2成员联系维度
  1)信任与知识根植性正相关。信任已经被证明可以增进组织合作,增强组织灵活性,降低合作行为的成本,增加知识转移水平和学习潜力。战略联盟的形成和运行、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必须存在一个最低的限度。信任总是与知识的获取紧密联系,研究表明,组织间的信任是决定知识可得性的一个关键要素,缺乏信任将导致竞争混乱、信息交流中的精确度降低。  信任在联盟关系中起到了管理机制的作用,促进了参与者之间自觉的资源交易和技术服务,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易。通过产生高度的信任和交流,促进了更为紧密的社会关系资本的形成,从而有助于促进重复联盟,推进企业间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信息技术的交流,同时,信任能够抵消联盟机会主义的潜在威胁,从而减少被对方盗取核心专业资产的可能性。信任是根植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变量,信任增加了企业获取外界知识的通道,增强了其与网络伙伴连接的知识能力,为现存知识和资源的协同,创造新的途径。 大学排名
  2)保护主义与知识根植性负相关。联盟一方面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学习其他合作者的知识和

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失去核心技术而无法得到补偿的可能性。这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企业总是设法在“知识共享”和“保护主义”之间保持平衡,一般说来,联盟参与者对关系其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倾向于采用保护主义的政策。特别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资源重叠的横向联盟中,核心技术知识呈显性、或被少量的专家所掌握时,考虑到知识的溢出效应,企业将采用明确的方式,设置防护机制,对知识共享进行严格的管理。
  当联盟企业间的透明度很高时,企业之间更容易相互获取知识。基于保护主义之上的企业监管机制将过滤信息通道,限制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流动,并进一步会对诚实、开放式的合作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企业间透明度的主要症结就是对于伙伴机会主义的怀疑和警惕,实证研究表明,信任和保护主义对知识的根植性是截然相反的影响。
  
  2.3统一认知维度
  1)统一的联盟目标与知识根植性正相关。根据系统理论学派切斯特·巴纳德的观点,协作行为是基于个体行为之上的统一体,在一个联盟中,成员企业动机和联盟体的目标应该得到满足和实现,达到效率(有效地达到协作体中企业的目的)和效果(达到联盟目的)的统一。企业进行协作的意愿意味着放弃了个性行为的自由,意味着要在目标兼容性的基础上形成联盟的团结和力量。同样没有成员共同目标,合作意愿也无法体现。因此联盟目标只有充分体现个体目标、形成组织和个体目标统一时,共同的目标才会有凝聚力,知识的共享才能更加充分和高效。
上一篇:北京市出口贸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特点及其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