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藕合(2)
2016-09-16 01:18
导读:那么,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该如何实现,其有无基本的规律可循,本文拟对之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探讨。内容如下:基于价值链模型,分析高
那么,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该如何实现,其有无基本的规律可循,本文拟对之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探讨。内容如下:基于价值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根据英国多个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基于价值链模型的理论分析
虽然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都呈现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的趋势,但二者的动因与保障机制却存在显著区别,后者远较前者复杂,本节我们拟利用价值链模型分别对它们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高新技术产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耦合
在市场竞争剧烈的环境下,只有那些能时刻适应甚至超前引导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针对消费性服务来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愈益庞大。如今顾客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具体服务的核心功能上,他们所追求的是更加舒适、更加可靠、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体验过程。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这一要求,避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企业只能不断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服务过程中来,从而不断地更新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向顾客提供能够满足其价值期望的一整套产品。
高新技术之所以能成为消费性服务企业保留、吸引顾客的重要筹码,在于它能改变服务包(service package)的内容,从而重组企业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服务包是指在某种环境下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形成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载体。通常服务包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支持性设备,指在提供服务前必须到位的物质资源;(2)辅助物品:(3)显性服务,指那些可以用感官感觉到的和构成服务基本或本质特性的利益;(4)隐形服务,指那些顾客能模糊感到服务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或者服务的非本质特性。服务包的上述四个组成部分都将被顾客经历,并形成它们对服务的感知。企业借助高新技术能够改变服务包上述四个组成成分的全部或部分性质,使顾客感知到超过原先预期的服务价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高新技术同消费性服务业耦合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在航空业和零售业体现得最为充分。自从
放松规制以来,发达国家航空公司经历了机票价格不断变化的过程,以至于根本无法将票价印在时刻表上。为了应付这种挑战,航空公司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航空公司利用电脑售票系统分析乘客购票情况,对各种需求进行优化组合,确保易逝的运输能力得到最大利用和使收益达到最高。零售店的条形码扫描仪能随时反映销售状况变化,并据此及时调整库存以适应顾客需要。我们无需再列举其他高新技术同其他消费性服务业耦合的案例,但简要概括一下其中的规律还是很有必要。从本质上看,高新技术同消费性服务业的耦合是通过改变服务包的内容,削弱服务产品无形性、生产消费同时性、易消逝性等特征,从而提高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更好地应付规制放松等政策环境变化,以及模糊同其他行业的界限以实现产业融合。
(二)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
与消费性服务业提供最终服务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是中间服务。从微观看,其体现为被服务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成本,从宏观看,则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软化。高新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提高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这将刺激相关企业新增加这种生产性服务投入,或者由原先的自己提供改成向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外购、分包这些服务投入。
上述现象同样可以借助价值链模型进行解释。在Kogut看来,所谓价值链实际上就是如下的价值循环过程:首先,将技术、原料、劳动、其他中间投入品融合在一起形成投入环节;然后,通过组装把投入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最终产品蕴含的价值链的长度往往同其生产率成正比,而增加中间生产性服务投入的种类,恰恰意味着在延长最终产品的价值链。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学说(roundabout of production),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解释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的作用。奥地利学派认为,除了资本密集度(劳均装备的资本量)提高能提升生产力外,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中间投入数目的增加正是更加迂回的生产过程的最突出表征。格鲁伯和沃克基于费希尔(Fisher)提出的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和知识资本(knowledge capital)概念,重现诠释了生产性服务业在迂回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是在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最终将这两种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出增加值的资本导人生产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