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2)

2016-11-22 01:21
导读:ij =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 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区位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由于区域规模有很大差异,在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差别非常显
ij=1表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
  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区位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由于区域规模有很大差异,在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差别非常显著,直接进行市场绝对份额比较显然无法显示区域规模不同地区的各自优势行业所在,而通过区位商指标就排除了区域规模差异因素,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区位商在分析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时,可以对比有关部门或产业活动的区位商,研究区域优势行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三、分析过程与结果
  
  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各产业区位商进行测算和分析,来考察各城市的优势产业。本文所用变量均为各城市各产业当年实际产出,依据统计口径,根据上述区位商计算公式,先对各个城市与武汉城市圈九市总体水平比较,测算出各城市三次产业区位商;然后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与武汉城市圈九市比较,从而计算出各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5》。
  
  (一)三大类产业区位商
  
  从表2可知,武汉城市圈九城市中,武汉的第三产业区位商为1.18大于1,表明武汉的第三产业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而其他八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不具比较优势;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仅有四个城市即黄石、鄂州、咸宁和潜江在第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这也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分工不明确,城市的职能特色不明,并在低水平上雷同。由此表明武汉城市圈还只是区划意义上的城市圈,还不能称其为城市经济圈,因为武汉目前还没有发挥出其“极核效应”,没有带动各个城市发展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
  由于数据不可得,本文仅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测算与分析。在对各城市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时,从三次产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第一产业选择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选择工业。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如表3所示,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武汉的农业、渔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5、1.02均大于1,表明武汉在农业和渔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黄冈、咸宁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均具有明显比较优势;鄂州、仙桃的渔业区位商为2.05、1.73,均大于1,表明这两个城市的渔业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天门的农业区位商为1.04,比较优势突出,牧业同样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潜江在牧渔业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该城市地区的牧渔业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九个城市第一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渔业两个方面,林牧业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这表明大部分城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雷同,这也表明各个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各城市的个性化特色不明。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从表4中看出,仙桃和潜江的轻工业区位商分别为2.01、1.01,表明这两个城市轻工业具有比较突出的比较优势;重工业方面,黄石、鄂州、潜江区位商分别为1.16、1.12、1.11均大于1,表明重工业比较优势较为突出;另外,还可以看到潜江的轻重工业区位商都大于1,说明潜江工业整体优势比较突出。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从上述区位商测算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产业总体上表现为专门化程度偏低,缺乏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链,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不明确;产业关联度明显偏低,具体表现为各个城市间的产业结构、优势产业趋同,缺乏合理分工和互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各地齐头并进,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强调地区互动,关联发展、总体协调。笔者认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同样也需要协调发展,武汉更要担当起“龙头”的责任,依托区域内的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科学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促进各城市产业协作,确立“携手并进,错位发展”的思路。
上一篇:略论衰退产业调整与升级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