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思考

2016-11-20 01:0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
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从我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然性,并对如何运用 这一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市场博弈;产业升级;竞争优势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具体主张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以市场的完全竞争、收益与规模无关、产品具有同质性这三个假设为前提的,而在现实中,这三个假设很难得到满足。对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条件的质疑,产生了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前提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随着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形成,经济学家又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贸易优势的问题上。在探索如何创造、培育和发挥贸易优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战略性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布兰德(J.A.Branded)、斯潘塞(B.J.Spencer)和克鲁格曼(P.R.Krugman)提出的,该理论突破了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政府适度干预本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作用。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运用关税、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简单的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是通过政府政策干预,把市场竞争构造成市场博弈。
  该理论的具体主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以补贴促进出口
  最早体现战略性贸易思想的是布兰德和斯潘塞的补贴促进出口的论点。假设某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A企业(国内)和B企业(国外)两家垄断企业,他们生产一种同质产品,这种产品只在第三国市场销售而不在国内销售,因而考虑两国的福利变化时,只需考虑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在古诺模型中,每个企业都在假定对方产量为既定时确定自己的产量,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表示两个企业最优产量的反映曲线的交点即为古诺均衡。显然,如果一方政府给予本国企业出口补贴,就会降低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本国企业的产量,导致对方企业产量的降低和市场份额的减少,从而增加本国的福利。这种补贴政策把利润从外国企业那里转移至本国企业,从而体现出该政策的 “战略效应”,即在寡头垄断市场由于政府的战略性干预带来的利润的重新分配。
  (二)用关税获取国外厂商的垄断利润
  该模型来源于布兰德和斯潘塞在1991年提出的“新幼稚产业保护论”。假设进口国的国内市场面临一个国外的垄断供给企业,该企业是国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唯一供给者,国内不生产这种商品。因此,本国完全依赖进口该垄断企业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征收关税将会导致国外垄断企业成本的增加,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的条件,达到新的均衡时本国市场上该产品的销量减少而价格上升。本国通过征收关税获取部分国外垄断企业的利润,相应的本国消费者剩余也会随之减少,但只要获取的利润大于消费者的损失,征收关税就能带来本国福利的增加。这个模型并不要求本国是传统意义上能影响贸易条件的大国,只要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垄断供给厂商,进口国就可以利用关税来增加本国的福利。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国也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的做法来提高国民福利,这是该模型的理论创新之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克鲁格曼以用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论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战略性贸易思想。模型假设在某一产业中存在两家垄断企业,一家为本国企业,另一家为外国企业。这两家企业不仅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同时也把各自的产品向对方市场进行出口。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保证本国厂商在国内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使其获得超过国外竞争对手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而外国厂商在保护国市场上销量的下降会导致其边际成本的上升,这样就增加了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
上一篇:新汇制下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