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评述(3)

2016-11-25 01:02
导读: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内涵,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现

  
  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内涵,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集聚现象和集聚效应等进行研究。
  朱晓青等(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新兴性等三个特点。杨翠兰(2005)认为传统经济学关于服务涵义与特征以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成为实践发展的要求。朱珍华、夏训峰(2006)研究了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韩云(2005)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提出工业化加速了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及其产业集聚需要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举措。刘晖、张信(2006)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出现了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带动使得这两个产业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化、服务业高技术化和新型现代服务业态的出现。王瑞丹(2006)进行了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认为高技术型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就是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新业态。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表现形态,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服务业。刘辉群(2005)分析了世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服务业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服务贸易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代文、秦远建(2006)认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体。在这一聚集体中,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等相关联的服务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形成的空间集聚现象,提出了虚拟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生态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链群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刘重(2005)探讨了现代服务业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提出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是一种类别,即第三产业可以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区分,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常修泽(2005)分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竞争力问题和体制问题,提出以产权制度创新为重点的体制创新思路。裴(2006)研究了企业外包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认为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耦合现象,生产性服务形成企业的中间需求,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企业外包成为一种趋势。盛世豪于2006提出,自20 世纪60 年代初起,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顺应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旋律,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多地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一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不断增加;二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是服务业成为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张树林(2006)则研究了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优势和聚集效应。周勇、李廉水(2006)研究了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市场作用机制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另外一些研究则研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等。
上一篇:加强关联交易监管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