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人工岛:港深共建“东方曼哈顿”
2016-11-22 01:2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深圳湾人工岛:港深共建“东方曼哈顿”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香港和深圳优势
[摘要]香港和深圳优势互补,可以共建世界级大都会。为跨越港深两地的制度差异和区界分割,可在港深之间的深圳湾中建造人工岛,形成高度开放的特殊跨境经济合作区,形成高度集聚现代服务业的新中央商务区——环深圳湾大都会圈的“东方曼哈顿”,推动香港和深圳人员、商品、资金、企业的无障碍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全面融合和两大城市联体发展,以共同建设世界级大都会。 [关键词]香港 深圳 世界级大都会 深圳湾人工岛 东方曼哈顿
中国正在展开世界上空前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而这一进程的重心和聚焦点,在于将快速崛起若干个人口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大都市和巨大城市群。实际上,目前中国一些大都市人口规模已相继进入世界前列,但这些城市同样是“大而不强”,其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仍然落后于当代的世界级大都市。中国大都市要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必须尽快实现向世界级大都市的战略升级。
在中国的主要大都市中,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无疑是香港,但仅靠自身力量单独发展,也很难在未来亚洲及全球大都市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要构建世界级大都市,必须依靠内地的鼎力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为香港量身打造的合作伙伴,是为香港迈向世界级大都市提供的最重要机遇。正是体认到香港和深圳的合作潜力与双赢前景,目前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合作共建世界级大都会正在形成共识。
深港共建深圳湾人工岛的现实意义
现代大都会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区,都会内部的人员、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交流频繁密切。香港与深圳共建世界大都会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两地经济一体化,相互间资源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合理配置。香港和深圳土地面积共约3000平方公里,远小于北京、上海等内地大城市,而有限的空间又被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城市行政区的多条界限重重分割,相互之间人员不能自由往来,要素难以顺畅流动,产业无法有效整合,是两地在共建世界大都会的实际操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香港和深圳共建世界大都会的另一核心要求,是要实现城市联体化,两个城市的市区相互对接、联体发展,形成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连绵大都市带。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中心区主要分布在港岛、九龙地区,空间狭窄、人口密集,缺少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土地稀缺导致地价、楼价高昂,增大营商成本,削弱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要建设世界级大都会,就必须开拓新空间,开发新市区。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现代大都市的服务业一般高度集聚于城市的中央商务区(CBD)。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金融、贸易等服务业聚集的重心主要在港岛中环一带,同香港其他地区的联系因维多利亚港的阻隔而深受制约,与内地交流更不方便。服务并非有形的物质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运输性,受空间距离等因素限制,不便异地交易和远程交易。香港制造业北移珠江三角洲后,在空间上与港岛中环CBD已经相互分离、渐行渐远。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相应北上、跟进服务,积极拓展广阔的内地市场。虽然根据CEPA协议,内地对香港服务业已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放,但要进入内地还需经过复杂的审批手续,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过高。由于两地服务业的制度、法律、惯例、税费水平、经营环境等差异明显,港商也难以完全适应。因此,香港应像法国巴黎拉德方斯新区、英国伦敦道克兰新区以及内地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那样,在与深圳交界的边境地区开辟新中央商务区,扩展服务业规模,拓展内地市场。在这一背景下,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市区,尤其是高度集聚着现代服务业的中央商务区,如何跨越两地制度差异和空间距离,实现紧密的对接互补,是在共建世界大都会的实际操作中必然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建造深圳湾人工岛,
形成港深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具体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