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人工岛:港深共建“东方曼哈顿”(4)
2016-11-22 01:21
导读:未来的香港和深圳世界级大都会,在其东南部港岛—九龙地区和西北部环深圳湾地区,可形成各拥有数百万以至上千万人口的两大片都会区。两区在城市功
未来的香港和深圳世界级大都会,在其东南部港岛—九龙地区和西北部环深圳湾地区,可形成各拥有数百万以至上千万人口的两大片都会区。两区在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上相互分工,又互为补充。
港岛—九龙大都市区以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城市功能侧重对外联系。充分发挥邻近东南亚和面向亚太地区的地缘优势,发挥与海外华人联系紧密的人缘优势,发挥通用英语并与全球英语国家保持传统联系的文缘优势,以及发挥自由港的制度优势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吸引世界及亚太地区重要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总部入驻,逐步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枢纽、亚太地区经济营运中枢、中国与英语国家经贸和文化交流平台、世界华人经济之都、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担当中国走向世界、参加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先锋。
环深圳湾大都会区以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城市功能侧重对内辐射。2007年5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要共同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硅谷”的发展模式表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创新中心和新经济的策源地,有一流的大学,才能有世界上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深圳高等教育相当薄弱,与大都市地位很不相称。香港有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著名高校,但大学数量远少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创新能力不足是香港、深圳与世界一流大都市的最大差距所在,也是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最大差距所在。英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教育语言,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6年评估,世界100所最好的大学中,约有2/3分布在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和地区。可以依托香港著名高校,利用香港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相近的传统联系和国际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环深圳湾大都会区设立“国际大学城”、“国际科技城”,吸引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和著名专家学者合作办学,把中国丰裕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吸引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内地大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世界上一流的科技、知识创新平台,并将先进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向珠江三角洲、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以及内陆腹地广泛辐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港岛—九龙和环深圳湾两大都会区之间,又通过九广铁路、西北铁路、屯门大屿山通道等现代化交通走廊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环境优良、布局合理、合作共赢的联体双中心大都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香港—深圳大都会的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将和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大都市不相上下,成为带动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谭刚.世界级大都市:深港合作目标[J].开放导报,2007,(1):88-92.
[3]乐正.应将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2007,(6):13-17.
[4]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建构“港深都会”[R].http://www.bauhinia.org.
[5]汪海.深圳湾综合开发构想[J].特区经济,199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