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美元的双重身份看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

2016-12-26 01:0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从美元的双重身份看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从2006年上半年开
摘要: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低迷,到现在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仅两年多。次贷危机发展如此迅猛,已经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对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验证美元的双重身份是此次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元霸权
  
  一、金融危机的发展链条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长的发展链条,环环相扣,逐层进阶。2000年随着科技泡沫的破裂,美国结束了“新经济”8年的扩张期,2000年第4季度以来,美国经济急剧降温,并于2001年3月份进入经济衰退,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更加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的程度。这对于刚刚执政的共和党政府无疑是一个挑战,为了尽快地谋求经济发展,布什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得利率从6.5%降至1%。2002年美国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美联储也于2004年6月份开始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至2006年8月美联储公布停止加息,至此,美国一共加息17次,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伴随而来的是美国房市的低迷,2007年初尤为明显。而次贷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金融危机的发展链条:最初,由于“新经济”泡沫破裂,布什政府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以求促进经济增长,加上后来超低的利率,更加鼓励民众参与投资而非储蓄,进一步促进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这样就促使美国很多抵押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放出次贷,两房凭借其特殊的政府背景,低息借债买下次贷转为次债,卖给其他金融机构,继续衍生,房地产泡沫不断变大。可是2004年及后来美国政府开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致使大量低信用阶层开始违约,其影响力沿着金融危机链条逐步放大,房地产泡沫随之破裂进而诱发金融危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美元的双重身份
  
  在这一链条中美元的双重身份,即同时充当美国的本币和国际货币,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从表象上看,政府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的原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初是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超低的利率吹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后来同样是美国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促使泡沫的破裂。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的政策遭到大量谴责,然而美国政府的财货政策与美元的特殊地位关联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身不由己。
  第一,虽然在牙买加体系下,特里芬难题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美国至少承担以下责任:美国必须为剩余的世界产品提供市场以及需要和其他国家分享稀缺资源;美国必须保证资本流向可能的借方;在货币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应该扮演全球最后贷款人;维持全球汇率结构的稳定;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美国在2004年的加息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为什么明知升息将会抑制美国国内的经济,美国政府依然必须采取升息的货币政策?这其中就与美元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呈现出单边上升的态势,截至200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GDP的6%,此外美国的对外债务净额也高达GDP的23%。从宏观经济学基本等式c i g x=c s t m(其中G,T相对稳定)可以看出,一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从根本上是由该国国内的储蓄水平低于投资水平造成的,这种情况恰好与上文所述美国在2004年之前的状况相符。因此要从根本上削减经常项目逆差,就需要降低美国国内的消费水平或者投资水平,或增加美国储蓄量。但美国人没有储蓄习惯,只能抑制消费或投资,这意味减缓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如果美元贬值,可以促进出口X的增大,从而治理国际收支逆差。但是在观察过美元汇率变动历史之后,发现近4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美元汇率变动基本无关。据美国经济学家Rogoff和Obstfeld(2004)的估算,要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削减到可持续的水平上来,美元至少需要贬值30%到40%。如果美元真的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将会产生极大的动荡,所以美元贬值来改善经常项目的逆差基本没有可能,并且其贬值将对美元的霸权地位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而这也是美国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敦促自己的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来达到同一目的。就中国而言,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可事实证明效果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除了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变动因素外,还要考虑诸多非价格因素,而中美贸易中非价格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如美国对本国高科技产品严格的出口管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美国的出口。而且即使美国消费者放弃从中国进口,并不意味着会转向国内市场,很有可能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所以,敦促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并不是治理逆差的一个好办法。美国面临两大选择:一是实施紧缩的财货政策,以牺牲国内消费和投资为代价;二是大幅度地贬值美元,以牺牲美元的霸主地位为代价。最终,美国选择了前者。在2004年6月开始长达2年的加息历程,美国的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而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再到引发危机的历程。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这一角色,使得美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承担起相对应的义务,而很多时候这与美国国内经济相矛盾,在这一次美国治理收支逆差时,不得不选择放弃国内经济的繁荣,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上一篇:经济学分支介绍(11)——数理经济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