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
2017-02-10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内容提要:目前,不同机构关于中国贫困状况的估计数非常不同,这给扶贫政策
内容提要:目前,不同机构关于中国贫困状况的估计数非常不同,这给扶贫政策的制定造成了很大困惑。中国贫困状况不同估计数出现的原因在于使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本文从产生背景、测定方法、测定指标、测定结果等方面对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贫困,贫困标准,国际比较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二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2004年5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扶贫大会对此做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点也得到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或其他扶贫组织、贫困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关于中国贫困缓解的幅度、当前的贫困程度和规模,特别是关于中国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的意见却非常不一致。例如,1995年,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程度的比较严肃的估计数至少有6种(汪三贵,2004),其中,国家统计局估计的当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为7.1%,其他估计数从8%到28.8%不等。近年来,关于中国贫困程度的估计数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在《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正式公布中国2001年的贫困发生率是:按1天1美元衡量为16.6%,按1天2美元衡量为46.7%(世界银行,2005)。而当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发生率是:按农村贫困标准衡量为3.1%,按低收入标准衡量为9.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2005年中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引用了世界银行非正式的估计数,认为2004年中国贫困人口约1亿,而同年国家统计局认为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低收入标准以下人口为7658万(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5)。具体到中国内部,对城乡贫困程度的认识也非常不同:有人认为,中国城市贫困发生率超过6%(亚洲开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2),因此,中国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城市反贫困的力度;有人认为,中国99%的贫困人口在农村(世界银行贫困评估小组,2005),所以,农村贫困仍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一些研究得到的贫困估计数是基于不同的基础数据(例如Ris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