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建资金的效益管理(2)
2017-02-26 01:00
导读:3.加强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对市政基础设施实行委托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走上
3.加强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对市政基础设施实行委托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走上良性的自我发展道路,节约城建投资成本,提高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益。将市政、园林、绿化、道路的清扫及垃圾中转清运等作业推向市场,引入社会单位或个人参与竞争,实行产业化运作,既降低运作成本又提高服务质量。如我市2005年7月份起,将芗城区胜利西路的市政、园林、绿化三位一体的清扫、保洁维护承包权公开招标,经过18家环卫清洁公司的激烈竞争,最终以最低价(清扫费用25万元/年)中标获得了承包管理权,费用比投标控制价降低了57%。 三、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加速资金运转
目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上完全靠政府投资建设、维护更新,经营亏损由政府补助,社会无偿使用,这种机制导致现有的资产无法保值增值。因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越多,政府投资越多,背的包袱越重,最后城市建设资金也越来越少,现在设施的维护往往也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对于过去政府在公用设施方面累计投入的存量资产一方面可以通过资产的产权流动、重组等改善运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使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从融资角度看,可以达到回收性筹资的目的。通过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和转让所获取的收入反哺到城市建设中去,解决公用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例如,通过对城建资产进行精细化测算,我市把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分别以1.53亿和1.2亿转让给漳州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实行市场化运作后扭亏增盈,使得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政府可利用回笼资金建设新的项目及其他亟待解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加速资金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提高城建资金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健全投融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既有经营性项目又有非经营性项目,政府不能承揽所有的城建项目,对于有盈利的项目可投放到市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如新城区交通枢纽中心、停车广场等都可进行有偿市场化运作。对于入不敷出的社会公益性服务项目,政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待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向市场,才能减轻城建资金的筹资压力,从而使有限的财力和资金能够集中投入到非经营性公益类项目上。
随着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越来越充裕,为城建资金融资渠道创造社会基础,可实行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坚持市场导向,依据市场规律,注意发挥政府投入的示范效用和对非国有经济的带动作用,以政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多形式、投资入多层次,并按市场原则实行资金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建设行为企业化,资源享用商品化,从而缓解城建资金的不足。如采用国际通行的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的形式)建设垃圾中转站,具体就是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由企业负责中转站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设、经营、维护,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特许权合同约定,按实际完成的垃圾中转量计费并支付运行费用,作为对垃圾中转站运营、建设费用的投资回报。企业按合同确定的年限经营中转站期满后,将正常运行的中转站及其配套设施不作价移交给政府。城市基础设施走向市场,既节约了城建资金的支出,又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再发展,使政府腾出更多精力、更多资金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建项目的投资、融资、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随着经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要有城建资金做保障,对于有限的城建资金在合理的安排支出基础,充分的挖掘城建资金来源,对已有的城建资金使用进行精细化效益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加速资金运转,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健全投融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投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