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的诗文创作(3)
2017-03-08 01:03
导读:李清照的文虽少,但价值很高。其文的主要内容有:1记录生平经历,生活记事。如《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大半生的生活及所感、爱好、创作志向。《投翰
李清照的文虽少,但价值很高。其文的主要内容有:1记录生平经历,生活记事。如《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大半生的生活及所感、爱好、创作志向。《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是对晚年改嫁张汝舟经历的回忆。2词学专论《词论》。3打马赋等包括《打马图序》、《打马图经》例论。其文章也有批判朝政、忧民爱国的思想情感。此外文章还体现了另外的情感:1对爱情的忠贞,对生离死别的感伤。如《金石录后序》中“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洪”,李清照表达了对亡夫的深切怀念。《祭赵湖州文》中以宠翁父女对死亡的超脱情感来反称自己对人生的执着和一往情深。2抒发世事无常的感慨。如《金石录后序》中“物之得失聚散人之生离死别,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3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志向的执着。如《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创作标准。
李清照文章体现的艺术特色:1抒写性情,平白感人。她的文多以贴近生活的事实为内容,行文畅达,富于感情。如《打马图序》,文章写出了博弈之事随变于时局,述及南渡以后的流离之乱,从侧面反映社会动乱和作者遭遇离乱之苦,自然真切,读后令人同情。2文章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如《打马赋》中,作者通过对典故的运用寄予着对失地收复的愿望,从“打马”引深到对历代抗敌英雄的崇敬和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如《金石录后序》中写物却旨在写人,通过金石书画得失,反映出遭遇的重重变故,抒发对赵明诚的真挚深沉的情感。3语言清婉脱俗,陈词恳切。《金石录后序》既是一篇优美动人的传记散文,也是一篇记载详尽,睹物思人的记叙文。文章语言自然没有刻意渲染,感人肺腑。4巧用典故古今并用。几乎每篇都有,如《打马赋》中有许多关于战马、抗敌的典故,赞扬了历史名臣良将的忠勇,暗含对南宋统治者不识良将,不思抗敌的谴责。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综观诗文的思想内容,都体现了一种忧民虑政爱国主义情怀;崇尚节士英雄主义气概;讽刺朝政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坦荡执着旷达的男人胸襟。这些都是区别于词婉转阴柔的闺阁之言。李清照的诗文创作透露出一股士大夫情怀。⑥后人胡云翼评赞说:“只有这位女词人在宋代,她的作品之于极负词名的辛、苏也决不相让。她不仅在女性里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世界已共存了。”宋王灼评说:“易安,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 见,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四:李清照诗文创作中女性自我形象与士大夫情怀。
她的诗文内容都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据此可以很容易分析她的形象。这方面的形象特点不同于词中所表现的,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她的诗文中所表现的政治批判,对朝廷的风讽刺,英雄赞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少有的男子气概—士大夫情怀。中国诗史渊源悠长,但鲜有女性作家以诗文创作来表现自己气节、志向、个性和情怀。李清照贵为宰相之媳,太守之妇,大家闺秀,她的诗文却表现士大夫的思想情感,诗文堪与苏轼、辛陆比肩。内容广阔寓意深刻。其次,诗文的情感表达方式。直抒胸臆,没有女子的委婉羞涩。近似苏轼的大江东去,陆游的铁马金戈。如《乌江》、《咏史》对高洁之士、英雄的景仰之情。对当朝政治的批判,奸吝小人的讽刺辛辣鲜明,如《钓台》。再次,创作手法的运用。借古讽今,古为今用。别人多暗讽,如秦少游作诗多女子象,她多为明讽实刺。她的诗文展现了李清照没有在词中表现的男人的一面。是敢言女子所不敢言,不能言。
此外,她作为一代女性作家,对文学的研究态度积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再现了李清照的执着、直率的个性。这在大家闺秀足不出户的时代,是有违女子闺规的。她在《词论》中多批评前词人的不足,体现了李清照的高傲。她作诗《晓梦》,全诗想象丰富,体现诗人浪漫情怀。《金石录后序》中“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理之常也”,表现了作者自我宽慰,通达豁朗的心态。《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表现了她忠贞不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男儿气节。咏史题材的两篇诗《乌江》、《题八咏楼》体现她的忧国爱民思想情感和对英雄的景仰。反射李清照自身的英雄主义气概。这些较之闺怨之词,或弱女子手执桃扇唱〈后庭花〉更显丈夫英豪。从李清照的诗文中可以分析出李清照性格孤傲,志气高亢,忠贞执着,坦荡豁朗,通达直率的具有士大夫情怀的女性自我形象。这是区别于词的主要之处,她的词作和诗文创作还有一些不同,下面就简单的比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