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恶意行为所致操作风险生成机理:基于欺诈与防(2)

2017-03-10 01:00
导读:从上述分析可知:一方的决策行为,受到另一方的行为概率的影响,下面笔者用图解的方法展示博弈双方各自的混合策略。 1.欺诈行为的混合策略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一方的决策行为,受到另一方的行为概率的影响,下面笔者用图解的方法展示博弈双方各自的混合策略。
  1.欺诈行为的混合策略分析。
  欺诈行为的实施与否,决定于金融机构对欺诈行为的防范策略,金融机构的期望得益将影响其防范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如果欺诈行为者可以观察到金融机构的期望得益及其变化,那么,欺诈行为者的混合策略如图2所示。
  图2的横轴表示欺诈行为的概率pv,其分布在0和1之间,选择善意行为的概率为1-pv;纵轴则反映对应不同欺诈行为概率时金融机构的期望得益。
  
  由图2可以看出V到-L的连线与横轴的交点pv,就是欺诈行为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善意行为的最佳概率则为1-pv。V到-L连线上每一点的纵坐标,就是金融机构对应于欺诈行为概率pv的期望得益,即V(1-pv) (-L)pv。假设实施欺诈行为的概率大于pv,此时金融机构疏于防范的期望得益小于0,因此,因金融机构必然选择防范的策略,对于欺诈行为的实施者来讲,必定受到处罚,因此大于pv的欺诈概率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欺诈行为的概率小于pv,此时金融机构疏于防范的期望得益大于0,其疏于防范可以节省防范成本,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欺诈行为不会被发现,欺诈行为将增加,迫使欺诈行为的概率会向pv移动。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如不增加防范措施,将会引发操作风险损失。
  2.欺诈行为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防范行为的实施与否也受欺诈行为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金融机构防范的混合策略如图3所示。图3的横轴表示疏于防范与失败的概率pa,其分布在0和1之间,选择防范成功的概率为1-Pa;纵轴则反映对应不同防范行为概率时欺诈行为者的期望得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此时欺诈行为者的期望得益为,-A(1-pa) Gpa。当金融机构疏于防范的概率超过pa时,欺诈行为者的期望得益为正,受利益和机会的驱使实施欺诈行为时,金融机构必然会蒙受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
  通过对图2和图3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机构疏于防范与防范失败是发生欺诈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针对欺诈行为者的冒险活动,只要金融机构存在疏于防范或防范失败的事实,必定会引起欺诈行为的实施,并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由此可知,金融机构对欺诈行为的防范态度和实施效果是诱发恶意欺诈行为所致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
  
  三、金融机构防范恶意行为所致操作风险的最优策略选择
  
  1.欺诈行为者与金融机构博弈的纳什均衡。
  加入防范失败情况时,双方的博弈矩阵如图4所示。
  
  其中:金融机构只要采取防范行为就必须有成本支出,当防范失败或无效时,其将蒙受损失,公众看来,只要未发生损失即可认为其价值在增高(Value);金融机构防范的概率为pc,不防范的概率为1-Pc,防范有效的概率为Ps,防范无效的概率为1-ps。对于欺诈行为者而言,欺诈行为成功将获利,如果欺诈行为被发现,则受到一定的惩罚,在实施善意行为时,其既不可能获得非法利得、也不可能受到处罚;欺诈行为出现的概率为pv,不出现欺诈行为的概率为1-pv
上一篇:评估四川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