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2)

2017-03-22 01:00
导读:城镇化建设在宏观发展上要以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城市分布理论为理论指南,运用集聚和扩散发展战略思维,形成科学、理性和创

  城镇化建设在宏观发展上要以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城市分布理论为理论指南,运用集聚和扩散发展战略思维,形成科学、理性和创新的发展思路,规划城镇化建设。要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文化特色为支点,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区域城镇群建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基本模式做好规划,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实践层面上,城镇化建设要特别重视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体现,要以开放的观念倡导建立以显现独特性为特点的建设发展观,构建一个建设发展与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观念日益兴起的时代,更要注重通过城镇化建设体现独特文化和悠久历史。防止片面的“现代化观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城市近郊、平原、农村区域、山林地带的城镇保持各自的风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将城市与森林、环保、体育休闲、文化融为一体,将传统文化和绿色自然资源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实施城镇化建设中,对于不同城镇的宝贵文化资源,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要注意通过城镇化建设继承和保护自己的独特文化,向外界介绍、推介自己的独特文化,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世界我们拥有什么宝藏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策略,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城镇化建设和继承保护文化特色上,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需要;继承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是中华民族长久发展与复兴的要求。被建筑学家称之为“汇江南河北之大成”的晋商古建民居民宅,成为当代旅游最具特色的景点,正是前人在建设与继承上智慧的体现。中国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城镇化建设要善于容纳不同文化和多种民族的文化,也要发扬和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城镇化建设中更要注意强化这种意识,处理好建设发展与继承保护的关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个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程度各不相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产品品种、质量,工业的强项与弱项,经济的支柱与潜力,区位的优势与劣势等不同,因此,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城镇化建设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如此,首先要找准特色经济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所在,特色文化能做到多大,特色能否转变为经济,能否转化为城镇化建设上的地域文化特色等等,都需要广泛调查,深入论证,这是发展特色经济和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其次要全力壮大特色,要搞规模经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第三要在城镇经营上下真功夫,在做大特色的同时,把其推向县外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论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