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主要经验
2017-04-23 01: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开发区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主要经验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苏州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开发区,率先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电、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以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项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通过探究开发区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苏州开发区成功的因素,指出其中的特殊之处和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借鉴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开发区经济,成功经验,苏州开发区
一、近年来苏州市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开放程度迅速提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个优美的园林城市,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ァ (一)苏州概况及主要经济指标 苏州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900多万,其中有300多万流动人口,常住户籍人口607万。苏州下辖五个县级市,张家港、常熟、吴江、昆山、太仓,均为中国百强县级市,此外还有几个市辖区。近年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苏州的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在过去15年间增长20倍,利用外资以及进出口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十五”期间苏州GDP年均增长39.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5.5%。 2005年,苏州GDP达到4026.52亿元,居上海、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5位,江苏省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达718.10亿元,居全国第6位,江苏省第1位;进出口总额达1405.89亿美元,居全国第3位,江苏省第1位。苏州近年主要经济指标可参看表1。ァ (二)苏州与周边七地市的比较 在江苏省内,通常把苏州、无锡和常州称为“苏南地区”,把南京、镇江、南通、扬州、泰州五地市称为“苏中地区”,而将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和宿迁称为“苏北地区”。其中苏南和苏中地区经济较发达,称为沿江八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先发区域和主要支撑。从统计数据来看,沿江八市土地面积和人口总量约占江苏的一半比重,而经济总量却占了江苏省的八成左右。ァ ”1 1990~2005 苏州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 历史上的苏州是个消费城市,经济并不发达,在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中,苏州面积最大,但经济无锡最强,其次是常州,再其次才是苏州。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开始逐渐超越其他七地市,迈入21世纪以来,苏州发展迅猛,开始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遥遥领先(如表2)。1999年,苏州的GDP(1358.43亿元)稍高于无锡(1138.43亿元);到2005年,苏州的GDP为4026.52亿元,基本上是无锡(2805亿元)和常州(1302.21亿元)之和。从人均GDP看,1999年,苏州人均GDP为23595元,落后于无锡的26294元,到2005年,苏州的人均GDP已达到54165元,超过了无锡的50964元,人均GDP在省内稳居第一。从财政总收入来看,1999年,苏州为109.38亿元,少于南京的128.49亿元;到了2005年,苏州财政总收入达到718.10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七地市。ぁ ”2 江苏沿江八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ぁ ∩鲜兰90年代末以来,苏州在进出口额、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七市。2005年,苏州市的进出口额达到1406.78亿美元,比全部其他七市的总和还要多;苏州的合同外资额约为无锡、常州和南京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额约为无锡、常州、南京和南通四市之和。苏州与其他七市在外向型经济方面的差异可以从表3中看出。ァ ”3 江苏沿江八市近年来外向型经济指标比较(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开发区经济对苏州的迅猛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苏州从消费城市迅速转型,在于抓住了三个机遇:首先是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步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的乡村工业,特别是利用了上海的技术和人才发展乡镇企业,这是80年代时“苏南模式”的辉煌;其次是改革开放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促使苏州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而作为承接投资主体的开发区,在苏州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ァ 「据苏州外经贸局的资料,苏州目前开发区众多,拥有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6个出口加工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1个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如表4)。ァ ”4 苏州开发区的状况 资料来源:苏州外经贸局。 (一)开发区的经济贡献ァ ∈量众多的开发区构成了苏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牵引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苏州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达到40%以上的年增长率,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明显提高(见表5)。ァ ”5 苏州开发区“十五”期间的经济指标状况 资料来源:苏州外经贸局。 如果站在整个苏州市的角度来看苏州开发区的贡献,则下列数据颇具震撼性:苏州的开发区以仅占全市7.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8.1%的GDP、60%的工业增加值、46.6%的财政收入、79.5%的外贸出口额。ァ (二)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贡献ァ ≡谡猩桃资方面,苏州众多的开发区成绩显著,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个“十五”期间,苏州16个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项目数29878个,外商投资企业新增5546家,注册外资达到43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86.2亿美元,后两项指标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201%和93%。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8家在苏州投资,有96家落户开发区,投资了252个项目,注册外资达到52.9亿美元。此外还有10余家外商投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落户开发区。ァ (三)苏州的开发区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ァ ≡诓业结构方面,苏州开发区已率先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电、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以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项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5年,苏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3287亿元,总量占全国的10%、全省的62.3%,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此外,一大批石化、冶金、造纸、纺织、金融、物流、中介服务等不同类型的项目也主要分布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开发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