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4)
2017-06-11 01:06
导读:2、对原话的进一步分析 先来分析第一句话中的价格形式。第一句话就是说:一种商品(如麻布)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
2、对原话的进一步分析
先来分析第一句话中的价格形式。第一句话就是说:一种商品(如麻布)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就是价格形式。简言之,即商品麻布的价值,表现在货币商品上,就是价格形式。那么,这是什么价格形式呢?我们把这句话用等式来表示,就是X麻布的价值=Y金。这个等式就是上述卖方价格公式,即X商品价值=Y货币。所以,这句话的价格形式,就是卖方价格形式。其次,再来分析第二句话。即“价格形式是:20码麻布=2盎司金”。20码麻布=2盎司金,正是上述成交价格公式X商品=Y货币的具体表现。所以,这句话的价格形式,就是成交价格或价格(狭义的)公式。
但是,马克思没有区分开20码麻布的价值=2盎司金的卖方价格形式,与20码麻布=2盎司金的成交价格形式,因而他的那段话中,就将后者的成交价格形式,混淆或代替了前者的卖方价格形式,并用“因此”二字将这两个不同的价格形式等同起来,这就导致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成交价格或价格(狭义的)形式的错误。于是,价格或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种不全面的、不确切的价格定义就出现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价格(即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不全面不确切的表述,正是在这段话之后提出来的。
也许有人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两个整句都是表明价格形式,但他的第一句话是价格的质的表述,第二句是价格的量的表述,这两句话用“因此”连在一起,正是价格的质与量的对立统一的表述,完全是正确的。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第一,第一句话指的是麻布价值的货币表现,第二句话指的是麻布(商品)的货币表现。麻布的价值的质是社会必要劳动,而麻布商品的质是麻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因此,这两句话是两个不同质的货币表现,并不是同一质的货币表现。第二,如果将第一句话的价格形式,加以量化,其等式应是X商品的价值=Y货币,可假设为20码麻布的价值=2盎司金。但马克思在第二句话中用的却是20码麻布=2盎司金,并不是20码麻布的价值=2盎司金。所以,第二句话中的价格形式,并不是第一句中的价格形式的量化,而是两个不同质的价格形式。第三,从文法上讲,也不可能是在第一句话质的表达之后,加上“因此”二字,第二句话就可变为完全不同的质的量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因此,我个人认为马克思这段原话确实是把卖方价格和价格(狭义的)或成交价格混同了,从而使价值的货币表现本是卖方价格,也就变成了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狭义的)。卖方价格和价格或成交价格的混同,不仅导致了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混同,而且还导致了在现实经济中不少价格现象没有办法解释或解释不通,于是有人干脆把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劳动价值论也一并放弃,而转向效用价值价格论或成为效用价值价格论的变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