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
2017-06-12 01:10
导读:第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广完善法人投资贵任制.健全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建设项口实行法人投资责任制有助于从项目的决策
第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广完善法人投资贵任制.健全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建设项口实行法人投资责任制有助于从项目的决策、筹资和建设开始改革,以解决产权关系不清、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政企职能不清的“三不清”问题。完善这一责任制度首先要落实企业的各项权利,防止业主的权利在落实中被截流、被汀折扣。完善法人投资责任制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确立法人产权归业主独立行使,企业才有了成为市锐主体所需要的、产权明晰的、自由进行经营的自主权,也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从而产生竞争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才有了自负盈亏的能七和目我发展的能力.这样企住的业主自身就有了投资的约束,也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投资的需求,保持投资规模进度。
第三,加快金融市场落金融政策,发挥利率杠杆对投资的调控作用。我国市场机制尚未完善,至今只能用行政手段通过往控制规模实现对投资需求的控制。但是在银行信贷体制外的信贷市场国家却无法控制,也可以说无法管住体制外的投资需求所以国家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水平.使利率在市场活动中发生内部机理变换,最终成为经过有目的修正的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信号。就投资而言,是否投资决定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而这与利率和税收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可见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的利率仍然是固定利率,这就弱化了利率的投资调控作用。所以央行应加快职能的转变,下放利率的变动权,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自由化通过利率的变动来调控投资的需求,从而达到控制投资规模的目的。
第四,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备案登记制度实践证明要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必须加强新上市目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项目登记。我国一直是实行建设项目的政府审批制度,这种项自审批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它阻碍了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主体和经济实体、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只是一句空话,而且它还严重影响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决策的科学化。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陷入了项目审批事务中必然会妨碍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改革项目审批制、建立项目登记制度,必须明确“三个分开”,即亿项决策与
行政管理分开、政府投资职能与政府对投资的管理职能分开和项目决策制度与备案登记制度分开。实行项目备案登记制度的关键是必须及时使登记的项月到指定单位登记,防止漏登、晚登、登记不实的发生,为此应制定有关法律条文予以明确规定。这样就能够及时掌握新上及在建项目的动态,为国家投资的统一调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