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县一色”战略的理论思考(4)
2017-06-14 01:34
导读:4.科技创新 “一县一色”战略能否取得持久成功,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程度。因为随着特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科技创新
“一县一色”战略能否取得持久成功,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程度。因为随着特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将发生作用,商品价格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时,科技的作用就会表现出来,谁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成本低,谁就能赢得市场,领先市场,获得持续发展。因此,重视科技创新不仅可使特色产业有丰厚的回报,更是特色产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重视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开发创新。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消费者需求三方面进行加工产品开发创新。一是政府要建立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中心;二是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中心;三是引进外地外国先进食品加工企业并与之合资;四是建立特色产业科技进步特殊奖励政策。建立奖励基金,科技项目引者有奖,科技人才来者有利,科技成果转者有效,大规模引进技术和专家技术人员。五是注重先进设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特色产业加工产品更富地方特色、更具现代品位。六是引进利用国外的科研力量、资金、包装和配料,先打进国外市场,然后再占领国内市场。②重视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创新。一是政府建立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研究推广中心。二是建立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种子繁育创新研究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县乡村三级科普网络,让新的优良品种得到迅速推广普及。四是培育可供鲜食和更适合加工的特色品种,要建立科研基地,投入足够资金、人才、科研手段、联合攻关,确保特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和市场的久盛不衰。
三、“一县一色”战略的重要作用
1.“一县一色”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一县一色”战略能够在许多方面获得规模优势。一是有利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等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共享;二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传播与共享;三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体系,实现规模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四是有利于特色产业产品形成地方品牌效应,扩大地方知名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总之,“一县一色”战略,能够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一县一色”战略有利于实现农民致富。“一县一色”战略以特色农产品作为产业起点,其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它可以把千家万户农民调动起来,共同发展市场经济,共同走向富裕“一县一色”战略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坚强的科技队伍及龙头企业支撑,农民无论资金多少,有无技术,素质高低,各个层次的劳动力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用武之地。经济实力强的农民可以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参股龙头企业分享企业利润;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可以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由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随着广大农户的资本积累增加,可以进一步投资办厂或参股龙头企业,分享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更大利润。
3.“一县一色”战略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一县一色”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富民,而且可以强县,加快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首先“一县一色”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得到有效发展,壮大了农业经济规模,能够直接间接给各乡镇财政增加可观的收入来源。其次“一县一色”以特色农产品加工、深加工为主体,可以实现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增大县域经济规模,壮大财政收入来源。再次“一县一色”广泛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
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条件。“一县一色”可以收到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财政增税的“三增效果”。
4.“一县一色”战略有利于推进城镇发展。随着“一县一色”战略实施和经济规模扩张,一方面,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而且游离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的发展,引起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相对集中,产业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再一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发展,还具有其他外部聚集效应,需要能源、交通、通讯、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还有一方面,特色产业加工体系发展,还会引发第三产业、相关产业发展及科技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