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原因何在(2)
2017-06-17 01:11
导读:(二)“GDP崇拜”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关于发展问题的认知框架、指导思想和基本的评
(二)“GDP崇拜”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关于发展问题的认知框架、指导思想和基本的评价尺度。“GDP崇拜”的发展观从国际范围看是一种传统的发展观,盛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持这种发展观的人们认为只要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就能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因而又被称为增长发展观或“GDP崇拜”发展观。由于这一发展观契合了众多发展中国家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迫切愿望,而被他们奉为圭臬,成了普遍的发展情结。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门开启,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巨大的发展差距,原本就有基础的传统发展观再次成为人们的选择。表现在: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执政党的能力与合法性的检验尺度,并成了官员升迁的尺度;用GDP作为是否有公共福祉的指标,认为追求GDP增长就是为人民服务;GDP维系了许多官员和民众的发展愿望。
(三)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战略有两大基本支撑、三大基本特征。所谓两大基本支撑,对内而言,是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对外而言,就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所谓三大基本特征,即:其一,地方政府是内公外私的产权组织。在辖区内,它是公权组织,代表公共利益;在辖区外,它又具有一定的私权组织的性质,是准市场主体。其二,地方政府以强制干预的手段加强对经济的管制,以层层行政审批的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其三,地方政府相信出口导向战略是带来经济腾飞的惟一出路,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采取这一战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看,它是我国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延伸。从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看,这样几种因素不容忽视:一是“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示范效应。二是全球产业结构的“模块化”。这一趋势降低了我国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的门槛。“模块化”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背景,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设计、生产、销售等生产环节细化为多个更小的模块,通过分包的方式来组织生产。三是低劳动力成本,这既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有关,又与城乡分割体制下大量的农村人口相关。四是扭曲的要素价格。我国是能源和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但电力、煤炭、成品油、水的价格普遍地低于发达国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定发展阶段、“GDP崇拜”的发展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耦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长期、大幅度的失调成为必然,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定发展阶段,投资率高,消费率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是“GDP崇拜”的发展观使GDP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指挥棒。三是为追求GDP的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上项目,千方百计地扩大投资,热衷于大量出口创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地方政府依靠大量投资和大量出口来推动本地GDP的增长,消费的拉动作用必然大大降低,而消费拉动作用的下降又进一步逼迫地方政府依靠更多的投资和出口而拉动增长,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消费率走低问题的路径
有效解决我国消费率走低问题,至少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是大力消除“GDP”崇拜发展观的负面影响。应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完善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机制,借鉴国际上比较先进的HDI评价体系,将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民主法制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让科学发展真正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由统治型政府向监管型政府转变。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理顺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政市关系,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将过多承担的职能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去做;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使事权与财权统一;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