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怎样看印度经济(3)

2017-06-24 01:00
导读:三、结论 1.印度具备民主的体制、完善的法制、不断成熟与扩大的市场、雄厚的信息技术力量、坚实的工业基础、长期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积累的经营管理经
 三、结论  1.印度具备民主的体制、完善的法制、不断成熟与扩大的市场、雄厚的信息技术力量、坚实的工业基础、长期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是勿庸置疑的。  2.印度新政府提出今后10年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8%,有一定难度。第一,人民党执政时期印度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未有过稳定、持续超过6%的高增长率。2003—04年度增长8%是因为上年度的增长率仅为4%,增长的基数很低。第二,印度仍处于改革之中。新政府要进行政策调整,可能出现反复。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高增长率的保证,改革必须深化。第三,印度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收成的好坏。农业的收成又取决于自然条件。印度农业只能保证30%的灌溉,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状态。每年7至9月的西南季风雨(monsoon)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不可比拟的”(unpara Ued)。2002—03年度西南季风雨不足,农业歉收,经济增长率下跌到4%;2003-04年度西南季风雨充沛,农业丰收,经济增长率上升到8%。但是,天公不可能年年赐予印度丰富的西南季风雨。印度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在近十年里就出现了5次。第四,农业的根本改善和经济改革的深化都需要时间。印度社会、经济现状决定了不可能出现巨大的飞跃式的发展。从长远看,印度经济增长的速度,本文首页提到的戈得曼·萨克斯的估计可能比较可信。  3.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力量的雄厚是印度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0亿、贫困人口多达3亿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的只能是极少数。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不可能都进入这个行列。当前,生产力低下的农业和中小工业同信息技术业基本不搭界。因此,信息技术业可以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但它不能解决包括贫困、就业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也不能替代其他行业。印度仍然需要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发展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它们,实现这些产业的现代化。  4.印度经历了200年外来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统治。独立后的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一直处于世界贫困落后国家之列。近十几年来,经济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业、制药业、汽车制造业等进入了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骤增。印度犹如获得了第二次独立和翻身,民族自尊心大增,因此发出一些赶超强国的豪言壮语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有的言过其实,有的至少还为时过早。但是应该看到,这是印度民族一种感情的流露,正如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拉贾·莫汉说的:一些人敢于做起超级大国的梦,体现了这个国家出现的一种新情愫:“45年来,我们第一次从说‘我们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改说成‘我们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强国’,这使我们在认识自己是谁和自己能做什么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中国经济的规模、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增长都优于和超过印度。这里列举西方或印度提出的一些数据。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印度为4600亿美元,而中国已达到12371亿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2002年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40美元,中国已达4600美元。国际竞争力2004年印度为第34位,中国为第24位。90年代初两国基础设施状况近似,而至今在能源、卫生保健、交通运输三方面的投资,中国分别为印度的20倍、5倍和10倍。制造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中国为1322美元,印度仅381美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已经达到1870亿美元,印度才80亿美元。2004年估计中国可能达580亿美元,印度50亿美元。缩小物质上的差距,印度要赶上中国尚需时日。但是,中国决不能小觑印度。应该承认印度有长于中国的地方。诸如市场化程度、企业家的水平、金融银行资本市场的成熟规范、信息技术及其服务业的雄厚实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成效等等。中国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而且持续多年,现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支撑这样的高增长率。中国需要的是协调、高效的发展。印度改革才十年,可能正在进入发展的最佳期,今后某些年份经济增长率超过中国也是正常的。中印两国正在不断地改善关系,朝着正常和友好的方向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也迅速加强。中国和印度都应该怀着不比高低但求共赢的心态,开展健康的竞争。国际社会看好中国也看好印度。或许像印度著名的经济学家苏布拉马尼亚姆·斯瓦米所说的,21世纪可能既属于“中国兔”,也属于“印度龟”。
上一篇:略论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