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3)
2017-06-28 01:04
导读:2 的地下停车场建在它的下面,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已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和贩毒者的集聚地了。因此它也是城市雄心勃勃重建公共空间计划的开端,社会进步
2的地下停车场建在它的下面,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已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和贩毒者的集聚地了。因此它也是城市雄心勃勃重建公共空间计划的开端,社会进步的见证。 设计者在总平面设计中采用直角分块的手法,将大空间分解为彼此功能独立的小型叙事 空间,多次重复的直角网格式平面划分手法是对原有城市网格状的历史机理的隐射。此外,设计者在粉红色混凝土地面矗立起10层楼高的紫色“钟楼”,并且与之相连的水渠的墙面也是紫色的。墙上有方形的窗户,它把广场的视觉框限成小的花园区。广场的另一侧是淡黄色的咖啡屋和一个三角形的停车站,它背后是另一片色的墙。 沿着广场前的街道是原有的通向地下车库的坡道,和一个连续人行道、斜坡相交一起。在这组空间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从抽象雕塑和后现代视觉革命中获得灵感,将三维体量引入水平向的广场空间,营造出类似现代艺术品展览的氛围。广场中央是一片桔树林,是对典型的洛杉矶特点的直接暗示。圆形水池和一个下沉式的圆形剧场为公园提供了两个规则的几何元素。水池以灰色的鹅卵石构成一个大的碗状的圆,水从水渠的墙面流入水池里,再通过一条锯齿形的类似地震后形成的裂纹向广场之外的空间延伸。可以容纳2000人的圆形剧场铺着草地和粉红色混凝土的台阶,四棵对称布置的淡黄色的棕榈树形成对舞台空间的暗示。整个广场的设衡。此外,钟楼和水渠的形式体现出对地中海传统符号的拷贝,场地中大量采用了高大的棕榈树,表现出浓浓的拉丁风情。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设计者在创造这个多意性公共空间的热情,以及对这个汇集着多种族社区的城市的尊重。
三、结语 上述各历史时期美国景观建筑师在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探索,只是20世纪美国新景观设计潮流的几朵浪花,不过透过它们仍然能使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景观设计中表现的总体轮廓。作为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
放松心情、陶冶心智的精神需求。因此决定了在纷扰复杂的后现代语汇中,景观设计师们汲取最多的是历史文脉元素,代表隐喻和玄想的符号单元。因此和他们同行的作品相比,除了部分采用鲜亮的色彩对比外,他们的后现代倾向显得温和而谨慎。此外,景观建筑师尽管吸收了很多后现代设计概念和新艺术手法,如构图的隐喻、视觉的变化和色彩对比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抛弃树木、花草、水体、山石等传统设计元素,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场所意义。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注释 [1]见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p290. [2]戈德伯格对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评价。引自孙成仁《广场设计的后现代语汇》,《规划师》,1998年1期p81. [3]玛莎。苏瓦兹(Martha Schwartz):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
研究生院教师。 [4]Martha Schwartz Back Bay Bagel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anuary, 1980,p44. [5]Chirico Giorgio de,基里科(1888-1978):意大利画家,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先驱者,早期作品受尼、采叔本华哲学思想影响,代表作为希腊神话人物画《赫克托耳和安德洛墨达》。
参考文献 [1]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 [2]金广君。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倪琪。西方园林与环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世界建筑导报(SWA事务所专辑)1998,(1) [6]孙成仁。后现代城市设计倾向研究(博士论文)[C]1999 [7]Steven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