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体系极化效应及其对当代国际金融中心发展(2)

2017-07-20 01:01
导读:我们的分析方法仍然只是把金融体系极化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未明确地涉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为深化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

  我们的分析方法仍然只是把金融体系极化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未明确地涉及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为深化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区分哪些金融产品或市场可能产生更强的金融极化效应。Clark 和O’Connor(1997)在分析金融业的地理集中性时,根据不同金融产品所具有的信息特征,将其区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并将其内在性质与金融业的地理集中性联系起来。透明类金融产品交易量巨大,只有更大的金融中心才具有集聚这类产品的能力和效率,所以透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为金融体系最顶层的服务[6]。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看,近三十年来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及其交易量的史无前例的巨大增长,主要与透明性产品的创新及其迅速增长的交易有关,并且它们主要集中在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对于半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金融产品,根据它们所具有的信息特性,其交易显示出更多的地理性特征,这类产品的交易规模往往更多地与其所涉及的经济区域的实体经济规模具有密切的联系。
  
  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体系极化能力:相关经验证据
  
  我们可以从当代金融中心各竞争要素的作用中进一步观察金融体系极化效应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英国伦敦金融城在2007年度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更加明确地将进入金融市场的成本和难易程度等因素(market access)作为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五大基本因素之一,①它通过金融中心的证券化水平、股票和债券的存量及交易规模等关键性指标来反映[7~8]。   根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公司(IFS)2006年1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外国股票交易量的74%、外汇交易量的50%、交易所衍生品交易合约的40%、场外衍生品交易量的67%、对冲基金资产的87%、基金管理业的55%以及国际债券二级市场交易量的70%以上等重要的金融市场和交易,都集中在美国和英国两个发达国家,其中,纽约和伦敦是这些市场和交易的主要集中地[9]。它们对全球金融资源的这种集聚和配置能力,显然与其金融市场所产生的极化效应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近二十年来,随着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组织大量运用衍生金融产品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无论是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获得了迅猛发展;同时,金融中心的该类市场越是迅猛发展,其集聚和极化效应越是得到强化。伦敦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2001年4月到2004年4月,全球场外(OTC)衍生品市场日均交易量从7 640亿美元猛增到15 080亿美元。此间,伦敦的市场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其全球性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36%上升到2001年的36%,2004年则进一步上升到43%。需要强调的是,伦敦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处于全球市场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不断地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而这正是金融体系极化效应的本质所在。据英国银行业协会估计,2003年在全球35 000亿美元的信用类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中,伦敦占有45%的份额,而这一地位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通过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动态化地满足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四、结论
  
  本文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新发展趋势,重点研究了金融体系极化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金融中心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分析,金融中心的金融体系极化能力在较大的程度上与该金融中心的金融工具、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态及其信息生产能力具有密切关系[10~11]。由于半透明、不透明性金融产品(如信贷和保险市场)的交易通常与特定的交易主体有关,其内含的信息具有显著的地理性特征,跨越地理障碍的金融极化能力相对较弱。为突破这一障碍,实施跨境、跨地区的金融兼并或到金融中心设置分支机构成为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和产生金融集聚的重要方式。但是相对来说,透明性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便于标准化,有利于大幅降低国际化交易的信息成本,因而更易于产生金融极化效应,该市场越发达,则跨境、跨地区集聚金融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这也成为当代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全球金融资源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上一篇: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