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
2017-07-10 01: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消费信贷的一些问题,如商家、政府的信用危机及个人信用制度缺乏、贫富分化日趋明显等,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出了建立配套的信用消费制度,解决居民收入增长及贫富分化问题,适时发展多种形式的消费信贷等方法。 关键词:消费 消费信贷 个人信用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理论上,消费信贷可以架起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配,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促进社会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化解当前生产能力的闲置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信贷在扩大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本文将分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策略。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缺乏理想的社会经济环境
消费者承受能力较弱,限制了消费信贷的规模 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即承贷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其是否负债消费的根本性因素。居民家庭承贷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住房、汽车等高值商品而言,其现有收入水平还是难以接受。
社会保障制度体制不健全,使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仍有疑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相当脆弱,尤其是接轨时期变革的社会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安身之处、子女上学、医疗保健、退休养老等将越来越多地有个人承担,使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有疑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社会法律环境不规范 完善的法律对于保护消费信贷各方,特别是信用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至关重要。世界上消费信贷业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都有一套专门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如美国颁布有《统一消费信贷法典》、《真实贷款法》、《公正信用法》、《信用机会公平法》等法律来规范消费信贷双方的行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至今仍未制定消费信贷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无法可依,在目前业务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运行机制不健全及业务操作不规范
个人信用机制 个人信用机制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正常开展的一套
规章制度和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完整的个人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且成本高,这都无形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程度。
消费贷款担保机制 实行消费信贷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供担保,担保是还款的第二来源,担保是否真实有效,直接关系到消费贷款风险的大小。但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致使许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难以提供借款人要求的担保而无法获取贷款。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和转移机制不成熟 当前消费信贷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除住房贷款外,其他各种消费信贷的贷期均较短,首期付款比例较大。这是因为贷款的银行承担的风险较高。在“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经营原则下,不可能不做出严格的要求。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同时,我国的贷款安全保障制度,如办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险担保尚未健全,致使银行的贷款风险不能有效地转移和分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提高贷款的“门槛”,以达到自我防范风险的目的,这就使得许多消费贷款的条款设置与消费者的愿望大相径庭,限制了消费者信贷的使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长期以来,受短缺经济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抱有传统的消费观念。“先入为主”、“无债一身轻”等观念仍然是统治消费领域和消费信贷领域的主导思想,现代消费理论和消费观念还没有深入到广大消费者心中,更谈不上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自觉行为。消费观念不更新,传统消费观念不破除,消费信贷市场将很难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