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3)
2017-08-04 06:53
导读:3.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单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管理等各环节入手,灌输可持续发展的
3.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单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管理等各环节入手,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医疗卫生单位乃至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一要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行动,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人人受益的共识,逐步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二把可持续发展与“八荣八耻”观和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中进行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人人积极参与,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三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举办讲座、组织宣传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及宣传资料、出版墙报等方式,提高认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观。
四、科学研究和确立节约型卫生单位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百元卫生材料效益、百元低值易耗品效益。资源消耗: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电耗、万元产值电信费用。办公消耗:职工人均办公费、百元办公费效益、职工人均差旅费、百元差旅费效益。拟采用RSR法、Ridit法、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效能评价。同时,在医院开展临床抗生素药物合理性应用研究,控制药物比例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便利、适宜”的就医环境。主要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动态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进行监测,高度关注药物与机体平衡的问题,合理应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加强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控制,有效降低药物比例;控制运营成本。目前初步建立了抗生素药物使用、临床合理使用、医院感染率、药控指标等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医疗卫生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医疗卫生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个体医疗服务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层次。
在单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包含组织管理、节约资源、污染预防、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如在医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遴选出抗生素使用、材料消耗、资源消耗、办公消耗等设计指标,即:抗生素的使用: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人药敏检查比率、抗生素占药品比例、二线以上抗生素用量占抗生素总量比例。